笔趣阁 > 浮萍乱世 > 靖安坊韩家

靖安坊韩家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诗人笔下的盛世在都城展现,往日书上所读,不觉得有什么,今日在街上看到的繁华,才理解其中之味,颇为赞同。

        周二来到靖安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又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韩家院子。

        来到大门前,上前敲响了门环。咚咚!周二敲了三下,不一会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探头出来一个小厮。身穿仆装,请问你找谁?

        这里是韩玉初韩家吗?

        是的,请问你是。

        周二:在下蓝田县来的,特此拜访韩师兄,这是老师的书信。

        小厮听到蓝田县过来的,不敢怠慢,蓝田不是自己老爷的老家吗!

        请稍等,我这就去禀报老爷。

        小厮去了后院,直接奔向后院,来到内堂。启禀老爷,门外来一位士子,自称蓝田县来的,前来拜访韩府。

        韩玉初,今年刚好四十,在户部任职六品郎中,国字脸,给人一种不苟言笑的感觉。

        把人请到前厅,我随后就到。

        周二在大门口等了一盏茶的时间,大门终于打开了。

        不好意思怠慢了,老爷有请,小厮一边引路一边说道。

        韩玉初作为朝中清流,林家陈设布置并不华奢,自有雅韵妙趣在其中。花木清幽,意境深远……这些别具一格的院子中景包含主人的巧思,移步易景,清逸秀美。

        穿过前院来到前厅,见到主坐坐着一中年人,身穿居家秀袍,一种上位者气质油然而生,周二上前见礼。

        蓝田汤峪人氏:周维扬拜见韩师兄,说着拿出一封书信,这是老师家书。师兄亲启。

        说着,一旁小厮接过书信,转给韩玉初,韩玉初接过书信打开,阅读片刻,忽然露出笑容。

        原来是“文若”贤弟,父亲已经多年不收弟子,贤弟能入父亲眼,想必才华极其不凡啊。

        周二:大兄谬赞了,是老师教导有方。

        韩玉初听后哈哈大笑:父亲的学问,就连圣上也是赞许有加的,文若不是外人,走,咱们去内院,为兄为你接风洗尘。

        说着拉着周二的手臂,亲切向后堂走去。

        周二路上挣扎了一下,没有甩掉。

        额,古代人这么肉麻的嘛!看样子别有龙阳之好吧,周二忽然顿时感觉整个人不好了,只能强忍着这种感觉。

        来到后院,进入后堂。韩玉初把全家都招呼过来,一一介绍。

        韩玉初介绍到:这是父亲的得意弟子,周维扬,字,文若。父亲书信说这次是来进京赶考的。

        这是我的夫人,韩玉初对着一位夫人介绍道

        周二连忙行了一礼,见过嫂夫人。

        韩夫人微笑点头。

        韩玉初继续介绍:这是犬子,这是小女,

        然后不悦说:你俩还不赶紧见礼。

        一位二十左右青年无奈上前拱手:见过小师叔。

        确实是小,韩子慕觉得自己都二十了,向十五岁的周二喊师叔,极其别扭。

        韩彩衣今年十四就没这种感觉,大大方方作了一福:见过周师叔。

        周二顿时尴尬了,摸了摸口袋,并没有准备什么,这师叔喊得,没有点见面礼,自己都觉得惭愧。

        当然,韩玉初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辈分和年龄无关,也没觉得周二是否拿见面礼,就觉得失礼。

        来,来,今天是家宴,大家一起入座,文若就是我韩玉初的亲弟弟。以后在韩府就当在自己家,那什么。

        子幕,明天带你小师叔在京城好好逛逛,先玩几天,然后再备考。

        韩子幕听了一阵高兴,终于找到理由出去玩了。

        韩玉初又交代几句。不要去烟花之地,多去国子监和学宫看看,听听其他大儒的讲学。

        晚宴过后,韩玉初安排周二的住处,韩夫人抱来了新的被褥,让周二十分感动。

        果然,师生关系情同父子,让周二在韩家有一种有自己家的感觉,此情一一记在心里,等院试过后,努力考取功名,将来入朝为官,再报答韩家之恩。

        第二天一大早,韩玉初上衙坐堂,韩子幕带着周二游览长安城。

        小师叔,今天咱们先去国子监吧。

        好,一切听你安排。

        子幕,在国子监求学吗?周二问。

        是的,去年考取的秀才功名,现在国子监赵师名下学习策论,准备明年大考。

        周二和韩子幕边走边聊,街上行人络绎不绝,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依旧嬉笑着,喧闹着,二月仅剩的寒气挡不住人们火热的心情,叫卖声此起彼伏,沿街的摊位周围都围满了人,长安城繁华景象展现在眼前。

        韩子幕与周二来到国子监,正是半月一次的讲学,讲师正是子幕恩师,赵师。

        他们二人慢慢挤到人群中,听赵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

        周二发现讲台并不是像后世学堂讲台,更像一个天坛之类的,赵师坐在中间,十步之外围满了学子,前排席地而坐,坐不下的学子则站在周围,就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二人好不容易找出一个下脚之地。

        赵师:武将以武乱国,近百年来藩镇混战,民不聊生,每一个政权都聚集了暴虐、疯狂和荒淫。可以说这一段人吃人的时代,是比儒学诞生时期更加礼坏乐崩,同时也更需要一个思想来把人们拉向正确的方向。我辈读书人应该找到这种思想,重现盛唐景象。

        周围人爆发出掌声,周二也跟着鼓掌。

        可惜了,周二叹了一句。

        可惜什么?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书生问道

        周二这时发现眼前这名书生模样好俊俏,细细观看不难发现,女扮男装?

        黄依桐俏脸微微一红,不会被发现了吧,自己伪装技术不好吗?心里一阵打鼓,强装镇定:兄台在看什么。

        周二回过神,并未点破,说:学弟长得好生俊俏。

        黄依桐心生欢喜,还没来得及高兴,只听到下一句,整个人都不好了。

        俊俏的快比得上我了。

        呸,黄依桐心里呸了一声,好生自恋的家伙,肯定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子,暗暗责怪自己好好的招惹这家伙做什么。

        也不好好照照镜子,比得上自己嘛,充其量也就是眉清目秀,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浪荡学子眼睛好漂亮,像女人的眼睛,黄依桐心里想。


  https://www.biqivge.com/book/74058288/250024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