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那些你未曾听说的往事 > 第5章 第五封

第5章 第五封


亦曼亲启:

        见信如晤,展信舒颜。

        我不理解,我非常不理解。从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整整持续大半年的饥荒,光一个省就饿死三百多万人!媒体先前有报道,可政府不信,都已经“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也不信!

        白先生报道给《时代》时,蒋夫人下令要撤销白先生的职位。白先生有什么错?他只是把最真实的情况呈现到大家面前而已。

        我明白中国需要美国援助,白先生的报道的确会让美国怀疑中国的能力。把这件事放到国际上觉得是耻辱,当初一封又一封的加急电报送到总统府时也没见人回复啊!

        从河南回来的同志跟我说:“纾卿,那里不是人间,是地狱。”那里的政府人员吃香喝辣,那里的百姓为了一颗草根大打出手。有人醉生梦死,有人难逃一死。多么可笑啊,卖妻卖女也得不到一口米。

        可恨那些魑魅魍魉,一口一个道:“他们死了,土地还在。如果让他们吃上米,军队怎么办,土地不就是日本人的吗?”

        亦曼,我们的国家可怜到这个地步了吗?漠视百姓的性命去守护国土?我们抗日原来只是为了保全国土啊,而国土上是人是鬼不用在乎啊。好可悲,真的好可悲……放纵那么多的百姓不管,从河南到陕西的路上死的人不计其数,旱灾,蝗灾,军灾……灾灾夺人命。

        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死日寇枪下,河南□□300多万同胞活活饿死在统战区内。而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凶手。我痛恨,痛恨政府无作为视人命为草芥,痛恨日寇侵华惨无人道,痛恨自己空有一身义气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我什么都改变不了,什么都做不了。我不是第一次感到失望无力,只是头一次感到失望无力如此大。

        我自小学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学法理,人人生而平等,公理在上,法律审判一切;学新思想,向阶级抗争,憧憬新时代。到头来,我学的一切都改变不了什么。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浑身是血,希望一次次出现,又一次次破灭,我不知道我努力的意义何在。

        亦曼,我有一个朋友,一个很好的朋友。她是一个好女孩,不满包办婚姻逃出家门,学习新思想加入我们。她对人总是明亮有爱,总会把安全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就是这么一个明亮的女孩,因为她的家世,她被认定为乱党分子。我一次次向上提出辩诉,没有任何回复,后来有同志跟我说她不在了,被活埋了。

        我质问组织,组织却说我的思想很危险,说我被假象蒙蔽了双眼,要我端正思想。跟我关系好的同志偷偷告诫我不要再追查了,说我本身就已经被组织怀疑了。

        最近昆明涌进大批难民,物价飞涨,联大不少学生选择在外兼职以付生活费。西线招战地翻译,大批外语系学生报名译文训练班。

        看着那群少年青春踊跃的模样,我想那真是最好的年纪,学校帮他们抵挡了大部分明枪暗箭,他们的烦恼主要来自学业。在这风声鹤唳的年纪,他们有的是一腔热血的抱负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坐在滇池旁看夕阳真的很美,残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瓦蓝、蔚蓝、青白、橘黄、丹红,滇池就犹如一片镜子,镜子倒映的天空是西方油画的绚丽震撼,只是镜子的尽头的乌蒙一片。

        从滇池吹来的晚风有点凉,水浪阵阵拍打着沿岸的石头,散成点点碎珠。

        回程中我遇到一个学生,他说:“先生,你的状态好像不太好,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说我好像迷失了方向,他笑着说:“那是先生你累了,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看看四周的风景,或许在你看风景的时候你就找到了方向。”

        你看,我连一个少年都不如。

        吹着滇池的风,突然想你了,想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也在吹晚风,想你是不是坐在藤椅上是抱着雪球还是拿着书,拿的是什么书,勾画的是哪一句……我是真的想你了,亦曼。

        这封信虽然经过特殊处理,但你看后还是要销毁。千山万水,万望平安。

        周纾卿亲笔

        1943年5月2日昆明


  https://www.biqivge.com/book/69234789/247005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