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364.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可以承载多少”

364.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可以承载多少”


一开始鼓掌的是老师们,由吴泽宁老师带头。

        孩子们则是在短暂过后哈哈大笑着加入了鼓掌的队伍。

        于是乎,第一届吉格钢琴夏令营的热梗原地诞生。

        “今年你移调了吗?”

        “我没有,我还是离调状态。”

        孩子们纷纷用移调和离调的问答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

        不同于孩子的视角,老师们则是通过李安的举例联想到更多关于人生的话题。

        人的一生究竟会经历多少次移调和离调,才能达彼岸?

        或许当下遥望的彼岸也只是一个半终止,随后等待着的可能又是一段全新调式的开始。

        或许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只有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做好移调前的每一步,哪怕只是暂时的离调也不该忘记去体验一把沿途的风景。

        或许人的一生只有两次移调,一次是来到这个世界,一次是离开这个世界,其间的所有过程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离调。

        又或许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是经历了一次漫长的离调。

        太多的或许,或许李安并没有想太多,只是随口举个例子。

        谁知道。

        但无论如何,他的解答让现场每一个人都记住了。

        此刻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不仅仅是一个武艺超群的高手,同时还给大家展现出一位充满幻想色彩的导师形象。

        不少孩子心中已经隐隐期待李安老师之后的公开课。

        谁不喜欢和这样的老师上课呢?

        只是他们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

        三合一挑战二轮课程,即将在下一个环节开始。

        -

        “十分地休息,想上厕所的抓紧时间,之后咱们进行下一个环节。”

        宋康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空了一大片。

        “马昊!”黄楚贤叫住马昊,厉声质问:“你去干吗?”

        马昊闻言老老实实回到座位,他没有尿,就是想出去看个热闹。

        X老板见小胖子满脸委屈,也知道出去的大多数孩子都不是为了上厕所,于是给马昊解了个围:“出去透透气可以,但不准乱跑,你要乱跑我就再也不帮你求情了。”

        虽然得到了尚方宝剑,可马昊还是不敢造次,黄妈不点头,他可不敢动。

        黄楚贤见状:“去吧去吧。”

        嗖的一声,跟着刘丰瑞的屁股后头,小胖子风一样地窜了出去。

        X老板:“我看这孩子今年老实多了,去年那是皮得要命。”

        黄楚贤叹:“今年确实有进步,也马上六年级了。”

        两人正说着,宋康凑过来,“咱们分配一下任务吧?”

        X老板点点头,接着将老师们聚到了一起。

        三合一大挑战并不是让孩子同时去完成双手加嘴的三声部同时进行,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地狱级的。

        所谓的三合一大挑战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于发生过程中的音的感受。

        音的长短、高低、大小。

        即节奏、音高、音量。

        三种要素合力构成了音符在时间中的流动,只有三者合在一起,才能作为音乐情感表达的载体。

        第一项身体打击乐训练孩子们通过肢体,切身体验节奏在音乐中作为骨架存在的意义。

        即将进行的第二项训练则是要训练孩子们体会音高的奥秘。

        多数孩子平日里多以弹为主,涉及到唱的部分相当有限,这就造成孩子们对于音高产生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认识。

        音乐的起始是人声,先有声乐,才有器乐。

        现在的音乐教育偶尔本末倒置,老师们会一遍又一遍和学生强调钢琴上的中央C是dol,然后孩子们记住了。

        久而久之,孩子们只要按下中央C,无论在哪一架钢琴上,都会认为自己听到的是dol。

        可钢琴毕竟是工业产品,实际情况是或许这台琴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琴弦松动,从而导致发音不准。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dol还是dol吗?

        耳朵好的孩子,有先天意识的孩子,会发觉这个Dol的音不准,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样的耳朵和意识。

        所以唱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一个孩子音高概念的基石。

        依靠唱准音来建立的音高系统,远比倚靠任何乐器建立的音高系统都要可靠。

        乐器和一些电子设备只是用来辅佐建立音高系统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取代音高系统。

        一套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机械化的。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

        为什么弹琴要强调歌唱性?

        因为歌唱是最自然的音乐,没有之一。

        唱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唱出所要演奏的乐谱的旋律,更是要通过唱来解决一部分乐曲的情感表现。

        X老板一直崇尚在钢琴教学中融入唱的环节,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唱得出、唱得准。

        老师们之前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先唱再弹,唱好才能弹得好,这是星宇钢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的课程里,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唱”中体会真正的音高感觉。

        课程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X老板讲大课,第二部分由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小队单独做训练。

        “一会我带三组吧。”为了避免马昊捣乱影响到其他孩子,黄楚贤率先提出。

        王翰:“我带一组吧。”

        孙立文:“李老师和吴老师,你们?”

        李安:“我都可以,吴老师。”

        吴泽宁也不啰唆:“那我带四组。”

        孙立文:“我带五组。”

        剩下的二组自然就由李安来带。

        十分钟一晃过去,随着孩子们全员回到教室,X老板接过宋康的位置开始上课。

        为了这堂课,X老板也准备了许久。

        他的这堂课不仅仅是为了讲给孩子们,也是为了和老师们分享一些他这些年总结下来的唱与弹的教学经验。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与各地基层老师间的交流,他发现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说到唱,很多老师认为“唱”就是视谱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看到的音,用标准的音高唱出来。

        如果仅仅只是做到这种程度,那学生多半会错过走近音乐的机会。

        唱,不仅要唱出标准的音高,而且还要在唱出标准音高的基础上唱出感情。

        X老板在这里指出一个现象,很多没有要求学生唱谱也要唱出感情的老师,却在指导学生演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对于音乐情感理解的部分用哼鸣去表现音乐的情感。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在唱的时候投入情感,这种不受控制的由内而外很好的证明了一点——唱是最能够直接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段。

        可为什么到了孩子们的唱,就变成了机械化地唱,不需要有感情地唱。

        听到这里,李安脑海里蹦出了音乐教育理念六个字。

        如果不是X老板今天单独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分析,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之前他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唱,更多的是为了解决节奏与奏法的问题,并没有主动去想让孩子们通过唱来找到音乐情感的表达。

        除了偶尔气氛到了,他才会让唱的孩子再多一些想象。

        然而他让孩子们解决节奏与奏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受教了受教了,李安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如何更好地把唱融入他的钢琴教学中。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看大屏幕。”

        X老板话音落下,大屏幕出现了一张五线谱。

        线谱上是大家最为熟悉的C大调音阶的七个音,只有七个音。

        “第一个音是什么?”X老板问着坐到钢琴前。

        这太简单了!孩子们齐声大唱:“dol!”

        音高参差不齐的dol融合到一起,成为一声略显刺耳的“和声”。

        孩子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闭嘴,教室安静下来。

        X老板摆手示意大家没有关系,接着在钢琴上弹响了谱子上的Dol。

        “噹——”

        “来。”

        孩子们再次齐声:“dol。”

        这一次有钢琴的音高作为参考,孩子们音准来到同一高度,效果比起刚才提升了至少两个档次。

        只不过这次大家下意识的都用了较轻的声音,所以合在一起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柔。

        “这个dol像不像一个腼腆的小女孩。”X老板问。

        台下响起阵阵轻笑,确实像。

        X老板再次弹响一个dol,“这次我们唱一个勇敢的男生。”

        勇敢的男生?这可怎么唱?

        “dol!”孩子们再次齐声。

        有人将声音放大,有人用力发音,有人不好意思唱,没张开嘴,这一遍远没有刚才整齐。

        X老板见状,“我们这样,大家把眼睛闭上。”

        孩子们听话地各自闭上了眼睛,整个教室漆黑一片。

        这时,“现在谁也看不见谁,大家大胆地去想象一下,一个勇敢的男生,他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X老板落指:“dol!”

        下一秒。

        “dol!”充满力量的嗓音再次汇聚在教室上空,清脆短暂却带着十足的爆发力。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每个孩子都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勇往直前的感觉。

        X老板:“很好,现在我们再想象一个画面,一根马上要被风熄灭的蜡烛。”

        教室再次安静下来,放眼望去,一对对小眉头紧锁的模样说不出地可爱。

        快被风熄灭的蜡烛~~~

        王小虎脑海里,火苗应该是左右摇摆的。

        小北脑海里,莫名地很紧张。

        马可脑海里,既然火苗没有被风一下熄灭,至少说明风不是急促的风。

        刘丰瑞脑海里,蜡烛应该是插在生日蛋糕上的。

        小车脑海里,火苗在挣扎。

        五秒过后,X老板发令枪似地再次弹响一个dol。

        下一秒。

        “dol!”

        弱而短促的,颤抖的,夹紧嗓子的,先强后弱的,各式各样的dol会聚到一起,融合成为一个包含了多种情绪的声音。

        这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dol。

        “好了,大家可以把眼睛睁开了。”

        孩子们纷纷睁开眼,重获光明的同时,好像也收获了些什么。

        原来一个音符也是可以带有各种情绪的。

        关键在于他们如何去想象。

        有了想象,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将情绪带入其中,然后唱了出来。

        环视一圈,X老板笑了笑,孩子们的表情告诉他,他们好像已经有点感觉了。

        没有卖关子,他直接告诉大家:“这就是音乐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相比于弹出一种感情,唱要简单得多,毕竟嗓子作为发声器官可以轻松地模仿出一些让人容易联想的语气和语调。

        比如小北刚才唱的那一声,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个音很紧张。

        可如果让小北弹呢,小北一定弹不出来这种感觉。

        X老板也并没有试图只用一个小游戏就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在钢琴演奏中加入情感,这绝不可能。

        许多大师穷其一生都在为其钻研。

        可以说情感表达在音乐表演中是终极课题。

        不是有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吗——你弹得啥啊,全是情感。

        这话是在“讽刺”演奏者没有技术。

        然而把这句话反过来,就是真正的现实了。

        你弹的啥啊,全是技术。

        这绝对不是赞誉。

        这就是如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拥有完美技术者千八百,如同产在一条流水线。

        所以X老板奢望用这样一种方式,在这些幼小心灵的土壤里埋下一颗小种子。

        当然,浇水施肥还得靠诸位老师。

        “好,我们言归正传,在赋予音的情绪之前,我们必须得能在各种情况下找到他们具体的音高位置。”

        “请看大屏幕。”

        屏幕一闪,又出现了三行五线谱。

        第一行是各种单音。

        第二行是各种音程。

        第三行是各种和弦。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唱一唱,一会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他们真实坐标究竟藏在哪里。”

        “开始。”

        X老板话音落下,张灏洋第一个大声地唱出了第一行谱的第一个音。

        “很好,大胆地唱。”

        紧接着,教室里童声一片。

        -

        同一时间,烟市火车站。

        宋怜两口子刚刚登上动车。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om/book/99710813/7742068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