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姜舒兰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明显愣了下。

  她下意识地抬眼,打量着面前的女知青,好半晌,才神色古怪道,“不是已经给出去了一份吗?你和大家一起抄写就是了。”

  她自认为一视同仁。

  哪怕是对于李知青也是一样。

  姜舒兰这话,让李知青很是不满意,她拧眉,“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想要一份单独的高考资料。”

  李知青再次强调了自己的需求。

  这下,轮到姜舒兰意外了,她语气淡淡道,“凭什么?”

  连带着就算是和师娘有关系的徐茂勤,也只得了一份,她为了巩固知识点默写的手抄本,而且那一套手抄本。

  不止是徐茂勤一个人用,包括整个公社的知青,但凡是来借笔记的。

  基本上参考抄写的,都是这一分为基准了。

  而李知青张口,就问她借一份资料。

  姜舒兰很纳闷,她们之间,有这么好的交情吗?

  她这一句凭什么问的,李知青脸色一僵,她身为姜学民最亲,最好的姑姑,是知道她和姜学民之间的关系的。

  “就凭我和姜学民之间的关系。”

  半晌,李知青深吸一口气,这样回答道。

  姜舒兰眼波流转,“这个理由不行。”

  “你和学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夫妻?在乎这还是男女朋友?”

  这话问得,李知青顿时面红耳赤,对方明知道不是。

  姜舒兰收了笑容,“你看,你自己都说不出来,你和姜学民之间是什么关系,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张口,就问我要一份高考资料呢?”

  要知道,就她连自己,也只有一份。

  “你就不怕,我去找姜学民告状吗?”                        

                            

  李知青知道姜学民有多迷恋自己。

  姜舒兰脸上的笑容不止是没了,连带着眼神也跟着冰冷起来,“李知青,做人要厚道。”

  “姜学民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公社,离开生产队,你知我知,他喜欢你,他是傻子,所以他心甘情愿为你付出多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但是请你搞清楚一件事,这和我姜家人没有任何关系。”

  “而我,姜舒兰更不欠你任何东西。”

  他们没去找李知青去算账,去报复,是姜家人的良知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但是,这不代表着,李知青可以上门这般敲诈勒索人。

  这般不留情面的话,让李知青顿时面红耳赤,“可是,要不是他,我在生产队的名声也不会这么差。”

  “这是他欠我的。”

  “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拒绝他?”

  姜舒兰骤然抬眸,眼里带着几分犀利,一针见血道。

  男女朋友这件事,如果她当时就表明不可能。

  姜学民又不是傻子,更不是浑蛋,也不会在李知青身上付出这么多了,还是悄无声息的。

  甚至,住在一个生产队的姜家人都不知道李知青。

  从头到尾,姜学民从未败坏过对方的名声,甚至连对李知青的好,都是小心翼翼,不让人发现。

  这话问得。

  李知青没有回答,为什么不一开始拒绝他?

  因为,她在这个举目无亲陌生的地方,那繁重的劳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才利用了,姜学民对她的喜欢,吊着对方。

  只是,这些心思太过阴暗,李知青从未和任何人说过。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姜学民的姑姑一下子就指出来了。                        

                            

  她脸色有些难堪,“你不借就不借,何必这般咄咄逼人。”

  这简直是倒打一耙。

  姜舒兰骤然收起了高考资料,她一张瓷白的脸已经浮现了几分冷色,“我看姜学民真是眼睛瞎了。”

  不瞎,怎么会看上这么一个女同志?

  虽然对方识文断字,是大城市来的人,但是却连乡下出生的明霞都赶不上。

  最起码人家明霞,知道怎么做人,心眼也是正的。

  而李知青,不提也罢。

  姜舒兰这话,彻底否认了李知青,一下子让她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姜舒兰根本不看她,难得来了脾气,朝着姜家三哥道,“三哥,赶她出去。”

  这是最后一丝情面都不留了。

  原本,她还打算看在姜学民的份上,给她留一丝情面的,但是这般接触下来,姜舒兰觉得不留也罢。

  还有学名也要好好教育不行,怎么就眼瞎成这样了?

  姜舒兰的声音不高不低,瞬间让挤在屋檐下面,抄写资料的知青以及年轻人们跟着看了过来。

  其中,里面还有不少是和李知青,住在一起的知青。

  大家的脸色顿时有些古怪道,“这李知青该不会是,仗着以前和姜学民的关系,来找人家姜舒兰要资料吧?”

  开口的是和李知青不对付的一个死对头。

  两人都相当了解对方。

  “要真是这样,我看她可真是心里没点数。”

  “就是,人家姜学民都被逼得背井离乡了。”

  “还不够吗?还打算来祸害姜家人吗?”

  “那姜家人可真倒霉。”

  这一句句话落在李知青的耳朵里面,宛若刀子一样,割得她体无完肤。

  “你们在胡说什么?”                        

                            

  李知青忍不住朝着众人吼了一句。

  “我们说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有人不轻不重地怼了一句。

  李知青被气得眼眶发红,跟着跑了出去。

  留下一句,我记住你们了。

  大家面面相觑,觉得李知青就是个傻子,明明以前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到了这一步,就傻成这样了?

  就冲着当初姜学民喜欢她的这件事,她来姜家,只要不狮子大开口,人家姜家人都不会去为难她。

  这下好了。

  直接被姜舒兰点名道姓地赶出去,怕是李知青以后想在上姜家的门,就不容易了。

  真是傻子!

  看完热闹,大家瞬间又收回了目光,赶紧忙活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把这珍贵的高考资料抄回去了再说。

  眼见着外面消停了下来。

  姜舒兰便转头进了屋内,而蒋秀珍看完了一切,她忍不住朝着舒兰道,“学民可真是个棒槌。”

  被这么一个女同志,耍得团团转。

  得亏两人没成,这要是成了,娶进来一个搅家精,这日子还过得下去吗?

  姜舒兰忍不住安慰道,“他还太年轻了,等出去历练两年就知道了。”

  蒋秀珍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因为姜舒兰拿出资料共享的缘故,整个公社的考生,都对姜舒兰感激了几分。

  因为姜舒兰,让大家没准备的仗,变成了有准备。

  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有到底是比没有强。

  转眼就到了11月21号这天。

  所有的考生,都被安排到了平乡市的各大学校参加高考。

  姜舒兰也不例外,一大早,她就吃了家里煮的鸡蛋,和特意早上起来炸的油条。                        

                            

  乘坐着生产队统一出发的拖拉机,去了平乡市的一中。

  比起那些在学校参加学习的学生,姜舒兰他们这些下面生产队公社来的考生,明显算是野路子了。

  不太被人看得上。

  在那些正儿八经的高中生眼里,这些人就是来凑数的。

  对于大家的目光,姜舒兰见怪不怪,趁着在门口等着叫名字的时候,她又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昨晚上复习的,那些文章。

  正当她默背的时候。

  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看到了没?那个人就是这次参加高考,最小年纪的考生。”

  “谁啊?他多大了。”

  “邹阳,今年才十六。”

  他们这些参加高考的人,有四十岁的,也有二三十岁的,甚至,有高中生,也那是十八九岁了。

  像邹阳这种,才十六就来参加高考的,实在是少数。

  姜舒兰听到邹阳这个名字时,她顿时停顿了片刻,接着,在脑海里面继续默背着之前没背完的一片课文。

  直到。

  突然被人打断了。

  “舒兰阿姨。”

  被众星捧月关注的邹阳,穿着一身棉猴儿,走到了姜舒兰面前。

  他已经有一米七几了,姣好的眉眼,依稀已经有了几分少年的清朗和温润。

  这一身皮囊,很是能唬人。

  只是,姜舒兰却注意到,邹阳那体面挺括棉猴衣领子处,沾的白米粒。

  她下意识道,“没人给你洗衣服吗?”

  怎么考试,还穿一身脏衣服出来?

  这话一落,邹阳面色一僵,他低头,顺着姜舒兰的目光看了过去,他顿时也看到了衣服上沾着的米粒。

  邹阳顿时有几分窘,脸色通红,“许,许是早上喂小美的时候,沾着了。”                        

                            

  江敏云不会管他的,更不会给他洗衣服。

  这样,越发让邹阳怀念起上辈子的舒兰阿姨,这些事情,好像从来没在舒兰阿姨身上出现过。

  他和小美以及他的父亲,永远有干干净净的衣服穿。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姜舒兰对他的回答不感兴趣,只是冷淡地哦了一声。

  然后,反问了一句,“你怎么还不走?”

  打扰她背课文。

  邹阳,“……”

  邹阳深吸一口气,在这一刻,他甚至有点忘记自己的来意了。

  “舒兰阿姨,我、我是想问,你也来参加高考吗?”

  姜舒兰觉得长大的邹阳好烦,还不如以前小时候那熊孩子的样子。

  她冷淡地点了点头。

  邹阳还想说什么,看到姜舒兰那冷漠的样子,顿时把话咽回去了。

  那边眼见着都要点到他名字的邹跃华,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着急过来,拽着邹阳的胳膊,“你跟她有什么好说的?”

  姜舒兰上辈子,就是个围着锅台转的妇女。

  她能参加什么高考?

  姜舒兰要是能考个好名次出来,他邹跃华能吃屎。

  这一拽,拽得邹阳有些懵,他踉跄了下,回头看了下姜舒兰。

  从一开始重生过来时,他像父亲一样,对舒兰阿姨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恨。

  但是,随着慢慢再次长大,邹阳发现舒兰阿姨,并没有欠他们的。

  相反,是他们欠舒兰阿姨的。

  这个道理,还是八岁的邹美,教给他的。

  意识到这点,邹阳挣脱了,邹跃华的手,“爸,松开我,我自己会走路。”

  顿了顿,他抬头复杂地看了一眼姜舒兰,“而且,舒兰阿姨既然去参加高考,她就比你勇敢不是吗?”                        

                            

  而他的父亲,明明上辈子坐到了首富的位置。

  这辈子,在一次次相处,一次次办事下来,邹阳无与伦比的失望。

  儿子这般指责,并且把自己和他一直看不起的姜舒兰比较在一起。

  让邹跃华差点没气炸了,但是想到这里是考场门口,他生生地给忍了下来,“你在胡说什么?”

  “赶紧进去,不考个高考状元出来,看老子把你皮给扒了。”

  气急败坏的邹跃华,有些口不择言了。

  这让考场外的人,都跟着看了过来。

  邹阳觉得丢人,挣脱了邹跃华的手跑开了,而十岁的邹美目送哥哥离开后。

  她抬头看向父亲邹跃华,“爸,你这样很——”很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她只知道,这样的爸爸很不让人喜欢。

  旁边的邹跃华看着这一双,和自己作对的儿女。

  肺都要气炸了。

  他拽着邹美的袖子,压低了嗓音咆哮,“你们知道什么?她姜舒兰是什么?她以前可是给我端洗脚水的人。”

  话还未落。

  不知道何时,拿着一壶水的姜舒兰,就这邹跃华的头顶泼了下来,她语气冷冷,“说够了?”

  冷冷的水,泼在邹跃华的头上,他下意识地打了一个哆嗦,“姜舒兰。”

  愤怒的咆哮。

  姜舒兰朝着保卫科的同志招手,“同志,这里有一个扰乱考场秩序的疯子。”

  这话一落,保卫科的人就跟着过来了。

  原先,邹跃华闹的那一些,大家都看在眼里,本就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这下,姜舒兰一招呼,他们过来就显得光明正大了。

  直接押着邹跃华远离考场,免得这种人大吼大叫,影响到了里面参加考试的考生。                        

                            

  邹跃华没想到,在他记忆里面,一直都胆小懦弱的及哦昂舒兰,竟然会这般刚。

  竟然直接找人来抓他。

  他气急败坏,“姜舒兰,你做什么?你快让他们放开我。”

  “姜舒兰,你听见了吗?”

  姜舒兰根本没搭理他,直接转头进了考场报道去了。

  这般忽视,让邹跃华气了个彻底,他直接朝着姜舒兰的背影大吼道,“姜舒兰,你考不上的,你一定考不上的。”

  这话还未落。

  他张大的嘴巴里面,就被塞了一双陈年老袜,

  那一瞬间,臭味熏得邹跃华犯呕。

  可是,世界却安静了下来。

  “带走吧,别让他靠近考场。”

  保卫科的队长吩咐道,根本不给邹跃华任何反抗的余地,就把他给带走了。

  没了邹跃华的打扰,姜舒兰觉得世界都仿佛跟着安静了下来。

  等坐到考场位置的她,看着那发下来的试卷,眼眶红了一瞬间。

  其实,不止是她,不少考生在看到发到手里的试卷时,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为了这一刻,这一张试卷,他们实在是等得太多年了。

  在情绪激动过后,大家都开始埋头苦写,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姜舒兰也不例外,她比别人有优势,几乎提前了大半年就知道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

  再加上,高中教材充足,还有郭叔这个外援,从首都那边给她弄模拟卷子过来,更别说,还有老校长这个外挂,就算是他没了,他留下来的资料,却是极为宝贵的。

  这也让姜舒兰下笔胸有成竹,和那些不会做题,急得抓耳挠腮的人比起来。

  她平静很多。

  上午的语文很快考完了,接着下午的数学,隔日的历史,地理,政治。                        

                            

  很快高考就结束了。

  姜舒兰考完最后一场,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就仿佛,压在身上的重担,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而她刚一出来,就被生产队的知青和公社的考生,给围着了,“姜同志,姜同志,你最后一题,答案是多少?”

  姜舒兰失笑道,“你忘记了,咱们后面考的是大题,这哪里有固定答案。”

  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写的。

  这话一说,对方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憨厚道,“我忘了,我还以为考数学呢。”

  考完,就下意识出来找姜舒兰对答案。

  旁边的邹跃华也来接自己的儿子,他看到大家问姜舒兰对答案,不由得嗤之以鼻,“你们怕是问错人了。”

  邹跃华平日里面,真的算得上一个稳重的人了。

  但是,每当他遇到姜舒兰的时候,总会破功。

  而他这一哼,引得大家忍不住瞪他,“咸吃萝卜淡操心。”

  “真的是多管闲事。”

  话落,大家就纷纷客气地朝着姜舒兰道别,直接把邹跃华给忽略了个彻底。

  这把邹跃华给气的啊。

  他不断告诫自己,这就是一群没成年的娃娃,他一个加起来都几十岁的人了,和他们计较什么?

  姜舒兰看了一眼邹跃华,只觉得他现在苍老得厉害,连带着面容也不复之前的温文儒雅,反而带着几分狰狞的味道。

  或许,是生活极为不如意吧。

  姜舒兰漫不经心地想着,她下了台阶。

  就见到考场外面,姜家人都在那里等着他,姜家三哥特意再次借来了一个大卡车,几乎是把姜家的全部人都给拉过来。

  迎接她了。                        

                            

  姜舒兰瞬间朝着他们飞奔过去,只觉得之前所有的不愉快,全部都消失殆尽。

  这辈子,她有这么好的家人就够了。

  姜舒兰一过来,姜家人就围了上去,“舒兰,你考得怎样了?”

  问话的是姜家三哥,他向来藏不住话。

  话还未落,就被姜母一巴掌给拍了,“问什么问?没看你小妹累着了啊?”

  说完,从身上取下来一个热水壶,递过去,“来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这一幕,仿佛又让姜舒兰回到了出嫁之前的样子,她的家人都是这样对她的。

  她忍不住眉眼弯弯,搂着姜母的胳膊,亲昵地蹭了蹭。

  一行人就这样上了卡车。

  看生产队的知青和社员们也看到了,只是,人家姜家人整整齐齐的一家子,他们倒是不好意思上去打扰了。

  纷纷站在寒风里面,等待生产队的拖拉机过来接他们回去。

  倒是,站在门口的李知青被人打趣了,“李知青,你当初但凡是不吊着人家姜学民,再或者是答应了姜学民,人家姜家人也会喊你上去吧?”

  李知青冷淡地看了她一眼,“我不稀罕。”

  她从始至终要做的都是回城。

  为了回城,她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哪怕是放弃,她曾经有过心动和喜欢的人,也在所不惜。

  只是,唯独可惜的是,行错一招,没能在姜舒兰那里弄来高考资料,这让她这次高考其实少了几分把握。

  想到这里。

  李知青抿着唇,望着那开走的卡车,心里也生了怨怼。

  她不明白,姜学民那么喜欢她,姜舒兰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对于李知青的心态,姜舒兰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不过知道也无所谓,因为李知青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外人。                        

                            

  高考结束的姜舒兰,紧绷了几个月的皮,像是一下子都放松了下来。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暖和的炕上,昏睡了一天一夜。

  全家人都没去打扰她。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高考结束的第二天了。

  进入十二月份的东北,格外的冷,家家户户也都不在做农活,都躲在家里猫冬。姜家也不例外,堂屋烧这一个大火盆,一家子小二十口人,里里外外把火盆给围的严严实实的。

  炮制药材的,搓麻绳的,做木工的,做针线活的的。

  总之,就算是在家猫冬,也没一个人真正闲下来。

  各自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

  反倒是,之前最忙的姜舒兰,一下子成为那个闲人了,她拉开帘子,打了个哈欠走了出来。

  她一出来。

  姜家人眼睛顿时亮晶晶的,“老姑。”

  是铁蛋儿率先扑了过来,姜舒兰搂着他,摸了摸他头,看着铁蛋儿,她有些想念在海岛的闹闹和安安了。

  前段时间忙着复习,根本没空去想。

  这不,人一停下来,就忍不住的思念。

  可是,她也知道,这会是白思念,她还要在家里填写志愿,等待高考分数出来。

  “姑,坐这边。”

  姜学华腾了个位置出来,冲着姜舒兰招手。

  姜舒兰用着水摸了一把脸,便走了过去,就看到姜学华拿着她的笔记,正在翻看。

  瞧着神色颇为认真。

  姜舒兰,“后悔了?这次没去参加高考?”

  她当时的意见是让姜学华去参加下高考,哪怕是准备不齐全,感受下氛围也行。

  姜学华摩挲着笔记本,他摇头,“后悔倒是不后悔,就觉得这些知识点好难啊。”                        

                            

  他还算是姜家孙子辈里面,比较会读书的那个。

  但是比起自家姑姑,还是差一大截。

  姜舒兰接过姜母递过来的烤红薯,有些烫,她在报纸上来回扔了好几次,这才算是缓过来,一边剥开一边说,“你把不会的先划出来,趁着我这段时间在家,可以教下你。”

  这下,姜家人眼睛都跟着亮了。

  别人不知道,他们可知道舒兰的文化水平的。

  连带着明霞也忙跟着推了下姜学华,示意他快答应下来。

  冷不丁像是中大奖一样的姜学华,晕乎乎的,“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姜舒兰剥开黑乎乎的红薯外壳,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红薯肉,忍不住满足的眯了眯眼睛,“自家人,麻烦什么。”

  她摆手说道。

  旁边的姜学卫也有些羡慕,但是想了想自己不是那读书的料子,所以对于新婚小妻子的推搡,也视而不见。

  倒是,姜家三哥不客气。

  “舒兰,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我们家两个臭小子,你也给帮忙看下呗。”

  一个十六,是个十七,还跟半个文盲一样,什么都不会。

  一点都没遗传到他们姑姑的学习劲儿。

  反正,姜家三哥是不承认,自家两个儿子学习差是随他的。

  姜舒兰顿了下,忍不住笑了下,“三哥,就大山和大河的水平,我给他们上高中的课程有些早,还不如让铁蛋儿给他们巩固小学和初中的知识。”

  “铁蛋儿?”

  姜家三哥有些不太信,铁蛋儿才多大,过了年虚岁才十二岁。

  姜舒兰拉着铁蛋儿过来,“你还没和大家说,你跳级了?”

  铁蛋儿是读五年级的,本来要升到初一的,他直接跳级到初二了。                        

                            

  而且,考核也通过了。

  铁蛋儿抿着唇,摇摇头,“没呢。”他从来不在家说这些。

  才十一二岁的他,身上已经有了几分沉稳,挺直的小腰板,像是拔地而起的春笋,已经初见冲天之势。

  这——

  姜家人面面相觑。

  “铁蛋儿跳级,现在读几年级?你大山和大河哥哥可是读初一了。”

  大山和大河上学晚,再加上又留级过两年。

  这才年纪偏大。

  铁蛋儿含蓄道,“我马上就初二了。”

  这下,全家人都跟着安静了下来。

  还是姜家四哥反应过来,他忍不住握着拳,一副隐忍又高兴的样子。

  姜家三哥就直接多了,直接哈哈大笑,“我们家总算是有一个遗传到舒兰会读书的基因了。”

  那语气,要多骄傲,有多骄傲。

  不知道的还以为,铁蛋儿是他的孩子呢。

  姜父姜母他们也高兴,没想到铁蛋儿这般会读书。

  姜母心更细一点,拍了拍姜家四哥的肩膀,“铁蛋儿出息,你可放心了。”

  姜家四哥忍不住红着眼眶,感激地朝着姜舒兰点头。

  没有小妹,就没有铁蛋了。

  可是,姜家四哥不知道的是,上辈子姜舒兰没把铁蛋儿带在身边,但是对方却照样出人头地,只可惜,铁蛋儿人好,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没了。

  姜舒兰,“是铁蛋儿自己争气。”

  在读书上,她从来没有为铁蛋儿操心过半步。

  对方都是自己写作业,自己预习,自己复习。

  根本不需要人催促。

  铁蛋儿的学习好,让整个姜家似乎都再次重新注入了活力一样。

  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公社高中那边通知考生去学校先填写志愿。                        

                            

  姜舒兰也不例外,和别人填写了很多学校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只是填写了一个学校——清大。

  这是老校长的母校。

  她曾经答应过对方要去看看清大,也是她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更是她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崇拜公婆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清大人。

  面对姜舒兰如此硬核的自愿,不少老师都来跟着劝解,“舒兰,你要不要在多填写两个?”

  这些老师也都是认识舒兰的。

  姜舒兰摇头,“不了,如果录取不上,我就明年在考。”

  清大是她唯一的目标。

  更不会改变的目标。

  这般坚决的态度,让那劝解的老师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姜舒兰当初可是老校长的得意门生。

  老校长眼光高而挑,他们应该相信老校长才是。

  就这样,姜舒兰那一份硬核的自愿,被填报了上去。

  面对大家的纷纷讨论,姜舒兰并没有参与,填完后,就直接回家了。

  外面实在是太冷了!

  天寒地冻,多待一秒钟,都刺骨。

  填完志愿后,姜舒兰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直到——

  公社高中的老师、平乡市教育局的干事,清大招生办的人,以及省城日报的记者,纷纷从外面来到了,他们这安静的生产队。

  一路走,一路询问姜家所在的地方。

  有好事者问了一句,“同志,你们找姜舒兰做什么?”

  公社高中的老师替大家回答了,“姜舒兰是咱们省状元。”

  一句话,就解答了所有问题。

  这下子,不说问话的人懵了,就是旁边竖起耳朵听的人也跟着懵了下。

  姜舒兰?

  省状元?

  不知道是谁跑掉了一只鞋,赤着脚在雪地里面狂奔,一路朝着姜家喊,“姜舒兰是省状元!”                        

                            

  “来人采访啦!”

  这一嗓子,把安静的生产队,都在家猫冬的社员们,全部都给喊了出来。

  一时之间,家家户户的门窗大开,穿着棉鞋,就往姜家跑去。

  这么大的热闹,可不能错过了。

  姜家这会还不知道呢。

  全家人都在家里猫冬,直到那一声,姜舒兰是省状元,这声音传了进来。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自己幻觉。

  没想到,到了最后,姜家三哥一下子窜了起来,“我去看看。”

  接着,哗啦啦的姜家人都跟着冲了出去。

  反倒是当事人,姜舒兰慢吞吞的紧了紧棉衣,揣着一个热红薯,把全身都武装到眼睛,这才跟着出去。

  姜家院子内,这会早已经站满了人。

  公社的老师,教育局的干事,清大招生办,以及省城来的记者。

  再加上生产队的社员和知青办的知青。

  就差把姜家给围着的水泄不通。

  等姜舒兰一出来,外面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姜舒兰出来了!”

  这下子,大家都跟着望了过去。

  “舒兰。”

  公社的老师喊了一声,“这位是教育局干事,这位是清大招生办的老师,这位是省城的记者。”

  姜舒兰捂的严实,只露出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她捏了捏指尖,朝着对方点了点头,“你好。”

  声音干净清脆,不带一丝阴霾。

  就是太冷静了。

  一点没有得到高考状元的激动。

  这让公社老师僵硬了下。

  他再接再厉的活跃气氛,“姜舒兰同学,你是这次咱们的省状元。”顿了顿,指着清大招生办的人说道,“这位同志,是来给你送录取通知书的。”                        

                            

  这话一落,姜家人差点没高兴的晕过去。

  这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嘛。

  清大招生办的同志在心里想道,他把那厚厚的信封递给姜舒兰。

  原本,这种录取通知书直接让邮递员送过来就行,但是因为姜舒兰是省状元的身份,这才有了这一招,对方亲自上门来送。

  “姜舒兰同学,你打开看看。”

  姜舒兰手指紧了下,她接了过来信封,当着全部人的面,撕开了封口处,然后露出了里面的一张录取通知书。

  看到那录取通知书,姜舒兰的心顿时揪了下。

  她有些失态,“谢谢。”

  第二句却是。

  “我可以出去下吗?”

  她要去找老校长,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这——

  大家面面相觑。

  “不是,还有个你的采访。”

  姜舒兰拧眉,“需要采访什么?”

  她这般样子,很有气势,那省城的记者下意识道,“或者,光拍一张照片也行,剩下的我们找你家人采访。”

  姜舒兰点了点头,然后站到记者面前,直接道,“拍吧。”

  “我赶时间。”

  省城记者,“……”没见过这么敷衍的采访人呢。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姜舒兰同学,你这捂的太严实了。”

  这哪里拍的了呢。

  “就这样,我不想露脸。”

  姜舒兰语气平静,但却不是商量,而是告知。

  “你拍吗?不拍我就走了。”

  “拍拍拍!”

  那省城记者顿时让步了,拿着照相机,对着姜舒兰就是一阵咔嚓咔嚓,一连着拍了三张。

  姜舒兰朝着姜父姜母道,“爹娘,麻烦招待下他们。”

  说完,就急匆匆的离开了院子。                        

                            

  身为家人的他们,自然知道姜舒兰为什么,这么着急的离开。

  姜母叹了口气,随即,招呼一众人进屋。

  而记者却来了好奇,“这位婶子,不知道状元这会是去干什么了?”

  对方明显很着急。

  姜母沉默了下,缓缓道来。

  而外面。

  姜舒兰一出姜家,揣着怀里的通知书,就往老校长那坟地上跑。

  一路上,雪花飘落在脸上,又化掉了,不知道是眼泪还是雪水。

  姜舒兰没有任何停歇,一口气跑到了目的地。

  只是——

  看到那坟前还在燃烧着的火纸时,姜舒兰的瞳孔骤然缩了下。

  谁?比她来的还早??


  https://www.biqivge.com/book/99502979/260927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