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 第223章 阻力

第223章 阻力


  吕昭此话一出,大堂内几个出身东平本地豪族的掾吏都附和道:“是啊,是啊,这会造成国中大乱的啊。”
  “重演吕布、张邈之事?”曹德冷笑一声,道:“到那时,大不了再打一场大战,像之前一样将叛匪歼灭就是了。”
  吕昭、王畅等出身东平本地豪族的掾吏听了曹德的豪言壮语,  不由得浑身一震。
  五官掾康怀出身低级士族,对曹家清查世家人口并重新分田之事也有些抗拒,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试图说服曹德不要那么做:“那样的话,势必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辖境动荡不安,还请府君禀明曹使君,请他收回成命。”
  “这……”曹德见康怀拿辖境百姓的安危来压他,  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对方的言论。
  沉默良久的曹恪这时忽然笑了一声,道:“康五官掾言重了,事情到不了这个地步。”
  世家大族可能会因为不能再肆意兼并土地对均田制有些反感,却还不至于起兵造反。
  历史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六朝都实行过均田制,也没见那个时候的世家大族拼死反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康怀道,“曹使君和曹府君要查世家大族的人口,还要分他们的田,他们如何忍得?”
  “足下误会了。”曹恪道,“分田并不是说要把世家大族已经掌握的田地充公再重新分配,而是将田地登记造册,在你们大族内部分配。”
  “卑职不明白,还望校尉明言。”康怀知道均田制就是曹恪很久之前提出来的田制,他自然要这位奋威校尉解释清楚。
  “我举个例子,  假设你们康家有田五万亩,包括男丁、妇人、奴婢在内的人口有三百人,耕牛三十头,按均田策,你们家族所有人应授的田产总数目当在三万亩左右。”
  “不错。”康怀道,“除了三万亩之外,还有两万亩,如何处理?是否要充公?”
  “我说过了,不必充公。这部分田产仍然是你们自己的,作为永业田,不过还要是在官府的黄册上登记一下。”曹恪道,“将来你们家族内部添了人丁,要分田的话,就要在你们家族的永业田里面分。”
  “如果永业田也分完了呢?”康怀又问。
  “那当然只能到外面占田了。”曹恪道,“不过占田的数目有规定,只要按照规定办,官府就不会为难你们。”
  按曹恪前年向曹操献的均田策,每个家族的中男和丁男,应授口分田八十亩,外加永业田二十亩。
  老男、妇人、残疾者受口分田四十亩。
  耕牛可授口分田六十亩。
  至于奴婢分田的数目,曹恪最开始的设想是分田四十亩,可后来觉得不妥,  毕竟奴仆、婢女人口少,分田太多了种不过来,再说也没那么多地分,于是改成三亩,和历史上北魏、北齐两朝相同。
  康怀听说均田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要把世家大族的地都充公然后再分出去,而是在世家大族内部重新分配,顿时放下心来。
  曹恪又道:“清查人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分田。”
  “那是否要交税呢?”康怀又问。
  “当然,税哪有不交之理。”曹恪说道。
  “交税当然是应该的。”吕昭道,“只是据我所知,各地的世家大族中或多或少都有隐户,那些隐户怎么处置?”
  “隐户官府可以不管,仍然作为你们的私产,不过你们得如实向官府上报,由官府按照均田策中的条令授田,并照章纳税。”曹恪说道。
  说完,他心说如此一来,那些世家大族就没有隐匿人口的必要了。
  毕竟世家大族的人口越多,他们理论上能分到的田地也就越多,能获得的好处也就越多。
  吕昭又问曹德:“曹校尉之言,是他个人的看法还是使君和您的意思。”
  “这是曹校尉当初向曹使君提议的,曹使君已经同意了。”曹德说道。
  吕昭心中大喜,说道:“如此,那真是极好的!”
  按照均田策,世家大族不必将隐户交出,可以将他们合法地据为己有,成为自家的私产,前提是向官府如实申报,并给新增加的人口授田。
  吕昭似乎觉得这对世家大族来说是件大好事,不再试图阻拦清查世家大族人口并分田之事。
  只听见他对曹德说道:“使君在查人分田之时,可派官吏到各个庄园、坞堡,将均田之法向世家大族的族长和族人们解释清楚,相信他们不会有太大的意见的。”
  王畅、康怀等世家子弟也随声附和,并请曹德将清查户口以及实行均田制对世家大族的种种好处书写成文,到处张贴,以减小阻力。
  曹德见吕昭等人被曹恪说服,不再阻拦清查人口以及分田之事,大喜过望,当场要主记室史吴质书写告示,然后印刷千份,分发给在座的七个县令,让他们带回县境,到各乡各亭张贴。
  清查人口、分配田地之事,由主簿李宣具体负责,时限为半年。
  曹德还特意下令,各地县令、三老、里正在清查户口的过程中,不得瞒报、谎报,违者重处!
  ……
  不久,东平境内清查人口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此时,兖州之战以曹家消灭吕布大获全胜而结束。
  部分世家大族畏惧曹操,尽管对均田制限制他们兼并土地的条令不满,可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反对,再说清查户口并分田对他们也有好处。
  他们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配合曹德,如实申报家族控制的人户数。
  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世家大族对曹家的政策有疑虑。
  他们担心这是曹操、曹德兄弟俩设的一个局,一个骗他们公开自己的人户数的局,目的是方便到时候将他们招来的隐户没收。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官府的人前来核查户口时,特意瞒报、漏报。
  更有甚至,一些地方还发生了豪强驱赶核查户口的衙役的恶性事件。
  章县陈县令这两天很苦恼,因为他的衙役在前去云蒙山下的黄家坞堡核实户口的时候挨了打。
  几天前,他命县丞带人前去云蒙山下的坞堡核查黄家的户口,哪知吃了个闭门羹。
  昨天,他又再次派了三十个衙役前往黄家坞堡,要求里面的人开门,准备接受核查。
  黄家家主黄建不是个好惹的主,当场发作,指使百名家兵开门,然后不等衙役们进来,挥拳就打……
  章县县寺大堂。
  陈县令端坐堂上,望着堂下三十来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衙役,气不打一处来,拍案而起:“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事!”
  他正要让县尉带兵前去黄家坞堡拿人,却听见县尉说道:“黄家有部曲近千,而卑职手下只有兵丁百人,恐怕进不去那堡子。”
  “不是还有府兵么?”陈县令问道。
  “府兵县寺调动不了,需要曹使君出面。”县尉说道。
  按曹恪设立的府兵制度,章县折冲府不归县寺管,而是由曹操帐下右卫校尉遥领。
  县令调不动章县折冲府的一兵一卒。
  “那我该当如何?”陈县令问道。
  “看来只有请府君发兵来剿了。”县尉说道。


  https://www.biqivge.com/book/96347316/7094318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