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 第257章 洛阳城下

第257章 洛阳城下


  曹恪循声望去,看见有个中年汉子头戴黄巾,披着一副皮甲,站在城墙垛口边,正盯着自己看。
  城墙上,除了那个中军汉子之外,还有大约两百来个士兵。
  他正要答话,  忽听见丁冲说道:“这是韩暹(xuan,一声)韩大将军的人。”
  那边,曹德听说城上守军是韩暹的部下,不由问道:“贤弟怎么知道?”
  “我如何不知?他们身上披的都是韩暹部的衣甲。”丁冲道。
  曹恪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城楼上的士兵都头戴黄巾,身上穿着黄色战袍,  只有少数人的战袍外面披着皮甲。
  这明显是黄巾军的衣甲样式,而韩暹恰恰是是白波黄巾军的头目之一。
  城楼上白波军士兵个个面黄饥瘦,无精打采的。
  倒是那个中年汉子油光满面,  颇有精神。
  张杨派人送来的粮食,那人想必吃得挺多的吧?就是苦了他手下那帮弟兄了。
  曹恪指着那个油光满面的中年壮汉,问丁冲:“那人表叔认识么?”
  丁冲打量了那人一眼,摇了摇头,道:“不认识,此人应该是韩大将军手下一个偏将。”
  说话时,城楼上那个中年汉子又大声叫道:“我再问一遍,你们是哪里来的人马?”
  丁冲随即策马上前几步,赶到城楼上,然后从衣袖中取出那封诏书,举到半空,同时口里叫道:“我乃黄门侍郎丁冲是也,奉天子之命前往兖州召曹孟德领兵前来救驾。”
  “我管你是谁?”那人有些不耐烦,白了丁冲一眼,  冷哼一声,大声道:“我问的是你们哪里来的兵马?”
  曹恪见城楼上那人态度蛮横,  语气不善,连天子派往兖州宣召的使者都不放在眼里,  心中不悦,微微皱眉。
  韩暹的人,嚣张到这种程度了吗?
  丁冲耐住性子,“我身后是兖州勤王之军,请足下开门,放我等进去!”
  “这里是京师重地,天子脚下,我一个小小的校尉,怎可能擅自开门?”那人叫道,“此事得请示大将军。”
  “那麻烦足下去请求一下如何?”丁冲说道。
  那个校尉打了个哈欠,道:“大将军现在在上朝,有事等他回府之后再说。”
  “那他什么回府呢?”丁冲面带愠色,正要发作,却又忍住。
  “我哪里知道。”那人有些不耐烦,道:“你们在外面等着吧。”
  曹恪见那人如此无礼,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无名业火。
  他见丁冲还要年劝说那个校尉开门,有些不满,  当即瓮声瓮气地道:“表叔跟他啰嗦什么?”
  沉默良久的曹德这时问丁冲:“洛阳只有这一座城门可以进去吗?”
  “当然不止这一座。”丁冲道。
  “卫将军的人控制的是哪座城门?我们从那里过去如何?”
  曹德尽管对那个校尉的言行十分气愤,  可还是不想把事情闹大,  于是提出了绕路的方案。
  他又对丁冲说道:“可别告诉我卫将军的人连一座城门都没控制住。”
  “我离开洛阳去见你们之前,这里只有西边和南边的几座城门由卫将军的人控制,北门和东门由大将军的兵把守,现在的情形我就不知道了。”丁冲说道。
  “那我们去开阳门下,叫卫将军的人开门吧。”曹德说道。
  洛阳南边开有津门、小苑、平城、开阳四门,其中开阳门位于东南角。
  曹德正要命令部下动身前往开阳门外,忽听见曹恪道:“绕什么路?看孩儿的!”
  曹恪随即骑马上前几步,赶到护城河边,大声冲墙上的人叫道:“听着,我们曹使君这次奉诏勤王,带来了大量的粮食,不知道你们想不想要?”
  那个校尉还没开口说话,他周围的许多白波军士兵纷纷开口,连声说要。
  “既然想要,那就把门打开,让我们进去面圣!”曹恪脸色阴沉如水,大声喝道。
  几个士兵转身就要下去开门,却被那个校尉喝止。
  曹恪冷冷地盯着那个校尉,道:“你觉得凭你手下这帮人,阻止得了我们吗?你们饭都吃不饱,甚至没得吃,还有精力和我们对抗?”
  他又指着不远处那段垮塌的城墙,道:“凭这样的城防设施,你也敢和我们叫板?信不信,我们强行攻城的话,一个时辰就可以拿下上东门!”
  那个校尉被曹恪骂了一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他仍不愿示弱,大声道:“这是天子脚下,你们真敢攻城?”
  “你以为我们不敢?”
  曹恪说话时,高顺、陈到已经抽刀出鞘,引着身后众军赶到护城河边,作出要攻城的架势。
  那校尉似乎是被曹军的威势吓住了,嚣张的气焰顿时消失不见,口里结结巴巴地道:“你,你们要造,造反不成?”
  曹恪哈哈一笑,道:“笑死人了!我们明明是奉诏勤王,给天子、百官送粮食来的,你倒好,竟然阻我进贡之路,这与造反何异?你不让我们送粮食进去,难道是想饿死天子和百官吗?”
  “这……”那个校尉被曹恪厉声诘问一通,似乎有些理屈词穷,只好说道:“此事还得请示大将军,我一个校尉,不敢自专。”
  “那就快去请示,在这里废什么话?”曹恪大声喝道。
  “大将军在上朝……”那个校尉似乎还是不想动。
  “那我不管。”曹恪道,“我们大老远从颍川那边跑过来勤王,总不能在这里干等吧?”
  韩暹军校尉没想到城下那个曹将态度居然如此强硬,又见他身后的士兵装备精良,不是自己这帮乌合之众可比的,心中也有些怕了。
  要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十之八九是自己这边的人吃亏。
  他只得让曹军在城下稍等,自己带着几个随从下了城楼,前往杨安殿……
  杨安殿是董承奉张杨之命回到洛阳后,在南宫给即将回归旧都的天子新修的一座宫殿。
  当初董卓挟持天子、百官以及洛阳百姓迁都长安时,曾令部下一把火将皇城南、北两宫烧了个干干净净。
  天子东归洛阳后必须有地方居住、上朝。
  张杨当初在见到董承之后,就将修宫殿以及整个洛阳城墙的事情交给他去办。
  修宫殿和城墙的钱,由张杨提供。
  至于材料和工匠,由刘表送来。
  张杨自恃救驾有功,在宫殿竣工之后,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
  杨安殿内,虚岁十六的刘协头戴冕旒,身穿冕服,正与站在殿下的一个四旬汉子说话,这时有个小黄门走到殿外,禀道:“陛下,大将军求见。”
  “大将军刚刚不是走了么?”刘协讶然问道,“怎么又回来了?”
  他将手一挥,喝道:“宣!”
  不多时,刘协就看见一个络腮胡汉子头戴武将用的虎贲冠,身穿绯红色朝服进入殿内,向自己行了一礼,道:“陛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有支人马从东边过了轘辕关,赶到洛阳城外。”
  刘协闻言,大吃一惊。


  https://www.biqivge.com/book/96347316/7069306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