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东方陆大少的磨人小妖精 > 第十章~~~不同层次不必争辩!

第十章~~~不同层次不必争辩!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时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想法不同的人,总想与其辩论一番,以证自己的“正确”。

        然而多数时候都是,越争意见越大,越辩真相越不明。

        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卡耐基曾说: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亦会天差地别,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层次不同的人,很难站在同一阵线。

        所以,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被认可,时常想说服所有人和自己保持一致。

        直到日渐成熟,才恍然明白,有些人注定处在不同层次,根本不必多言。

        美剧《老友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在一次聚餐时,考古学家罗斯听到好友菲比说自己不相信进化论,很是诧异。

        他问菲比为什么不相信,菲比说她觉得达尔文的研究结论很简单。

        这让罗斯难以接受,他立即讲述了很多专业知识试图说服菲比,并说到:“进化论不是用来让你相信的,而是科学真相。”

        菲比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句否决了。

        罗斯不甘心,吃完饭他仍跟在菲比身旁,不停感慨:“你怎么能不相信为进化论呢?”

        随后,罗斯又讲了一段长篇大论,以论证进化论的正确性。

        菲比还是置之不理,反而极不耐烦地说:“为什么你要强迫让所有人都同意你?”

        罗斯顿时哑口无言,见口头说服失败,他索性提着一整箱科研报告和一些2亿多年的化石来证实。

        可菲比看也不看罗斯带来的各类证据,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罗斯只能无奈地离开。

        罗斯以为用专业知识和科学依据能说服菲比,可他忘了,在科学领域他和菲比根本不在同一层次。

        菲比只是一名按摩师,根本不懂科学问题,她只愿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因此,罗斯纵使说再多,也都只是徒劳。

        很认同一句话:

        “人实际上是说服不了另一个人的,结果无非是更激烈地争吵。”

        茫茫人海,每个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生活观里,很难被他人打破、扭转。

        尤其是不在同一层次,思维认知不尽相同,又怎能聊出和谐的画面。

        层次不同,不必互相说服,无言是最好的回答。

        酒要和知心之人对饮,话要与懂得之人畅聊。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理解不了的远方,悄悄抵达就好。

        与人争辩,从来不是明智之举,而是用自己去博弈他人的赌局。

        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看过一个新闻,24岁女孩小陈因工作和老板产生分歧,忍不住同老板争执起来。

        争论完后,小陈仍感到愤愤不平,一度气到胸闷、心慌。

        直到下班回到家,小陈还未缓和过来,竟开始恶心、呕吐,甚至浑身无力,难以行走。

        家人见状,立即将小陈送到医院。

        最后医生诊断为,小陈因情绪激动引发甲亢危象,需要马上住院。

        争辩最易损耗身心,人看似是和别人争,实则气晕的是自己。

        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爱争辩的人,往往都过得不好?”

        高赞回答说:“因为争辩是一种对自己的消耗,辩得越多,失去越多。”

        呈口舌之快,不仅难以赢得想要的尊重,反而会滋生矛盾,丢失气度。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更难在同一维度看待问题。

        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浅海的鱼不知深海黑,深海的鱼不懂浅海险。

        非要和别人一争高下,是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别人,既为难别人,也消耗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和气度。

        康德有句经典名言: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万丈红尘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哈姆雷特。

        志同道合,只是偶然,观点不一,才是常态。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急于争辩说服,而是懂得接受不同。

        与人相处,最顶级的方式,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正如罗素所说:“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这个世界才会有参差多态的美。”

        周国平说: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充满智慧的人,心是坦然的,往往更无惧不同的声音。

        把不对眼的当做东风过耳,若有能入心的则安静聆听,相倚为强。

        面对不同,最高级的辩论,就是不辨。

        人生,是一个不断醒悟的过程,在一次次碰壁后才会看透,缄口不言,已是回答。

        以不辩应万辩,用沉默作答,时间自会给予公证。

        世间万事,只要你不在乎,就没人能驳倒你。

        往后余生,别让外界的声音干扰你的清梦,让争议来去匆匆,你只需“我自安好”。


  https://www.biqivge.com/book/86226157/260877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