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道宗师 > 第129章 未名湖残荷

第129章 未名湖残荷


十月最后几天,北方快要入冬了。

        这两天燕大BBS上,忽然冒出一篇散文,被莘莘学子广为传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又有一首《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很容易就走进了句子迷心中,更不要说某些文艺到骨子里的青年学子。

        最先被文艺学院一位女生传到论坛上,很快蔓延。

        正好天公作美,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落下,给愁死人的校园生活再添上许多愁。

        未名湖畔忽然出现许多伞花。

        这是那片人工湖新得到一个名字,从某篇散文的落款处被学生们发现,数天内一举定名。

        已经有学生会干部向校方建议,暑期时对它进行修缮,争取成为燕园新景。

        来到湖畔的学子有的很失望,有坑,有水,也有荷。

        荷是残荷,和文中描述不符。

        再加上秋雨毫不怜惜蹂躏着枯黄荷叶,平添几分不爽,留下的都是重度文艺病患者。

        “一直以为,荷的美只留存于夏日,却不经意那一池的岁寒枯黄……”

        “半是萧条,半是如诗的残荷清骨……”

        “一份寒彻清寂,岂是常人能够忍耐与承受的煎熬?”

        “有一种美,需要跨越时光的长廊,在繁华凋尽的心卷反复吟读,反复咀嚼玩味,才得其深味……”

        “秋风秋雨愁煞人……”

        赏景归来,校园论坛上充斥着各种伤春悲秋的话,让凡人大呼受不了。

        这样的秋景,沈哲是绝不会去看一眼的。

        反而产生了另一个想法。

        彼时空那所名校的未名湖,据说便产生于钱穆大师的灵感,又有人捐建了博雅塔。这个时空“湖光塔影”是不可能了,倒可以捐资修缮那座人工湖,这钱不算白花。

        拿着一笔巨款没地方花也是挺难受的事。

        上辈子身揣几百块,做着几百万的梦,梦真的实现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开始有些理解那些国学大师安于校园的感受了。

        不过还是要有个前提,衣食无忧,能拥有水准之上的生活条件,才能专心追求精神满足。

        ……

        说干就干,给林语菡打了电话,问问她的意见。

        林语菡无语:“那是你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问我干什么?”

        沈哲笑道:“咱俩一家人,我扔钱也要让你听个响啊!”

        “……不管!”

        “那我全部捐了?”沈哲佯装严肃。

        “我告诉杨阿姨……”

        “语菡,暴露了吧,咱俩都是俗人,俗一辈子吧!”

        燕大校方很快收到沈哲的捐款申请,一千万的数额让校领导很是吃惊,况且还是来自本校学生。

        任院长两小时后就把电话打到沈哲手机上:“这事做得好,给学院长脸了!”

        “总得为母校做点什么。”沈哲低调回答。

        消息公布在校园网之后,很快被有心的学生发现,转到论坛,不少人瞪大眼睛。

        “真有钱,他是富二代?”

        “什么富二代,去年高考时就知道了,他家里也是工薪阶层。”

        “那他的钱哪来的?”

        “稿费呗,这个月文联畅销榜他一人就占了三个位置,能不有钱么!”

        对于今年入校的状元沈,燕大学长学姐崇拜谈不上,好奇曾经有过。不过听说入了文学院,也就不再感兴趣,如今毕竟是商品时代,想到文学,风骨、清贫的代名词。

        骤然听到畅销作者的身价,一时间都不敢相信。

        有些黑暗论者言道:“这位状元很狡猾啊,版税数千万,拿出一小半就能留在校园史,不要太划算!”

        不得不说,这也是沈哲的部分心思。

        “说的轻巧,你舍得拿出身家十分之一出来么?”

        “沈哲好样的!”

        晚上的时候,几位舍友回到宿舍,纷纷挑大拇指,陈泰道:“知道我也报文学院了,你们不知道,今天和几个妹子聊天,全在打听阿哲,心理学系不靠谱啊!”

        “你去了文学院也是扑街货……”戴志学不屑道。

        “你说谁扑街!”

        这点钱楚飞燕是看不在眼中的,而是说道:“还是自己的钱花着舒服,我想捐还真没有。”

        “你没钱?能忽悠住傻子不?”陈泰鄙视道。

        “那是我父母的钱,我要过来捐掉?那有什么意思。”楚飞燕看了沈哲一眼。

        正说话,宿舍门被敲响。

        陈泰去开门,忽然叫了一嗓子:“唉吆,陈主席,来来,快进来,快进来!”

        来的是燕大学生会主席,笑呵呵道:“我是学生会的陈经,沈哲,你这手笔可不小啊。”

        “陈主席你好,找我是?”沈哲握了一下陈经伸上来的手,其实他不太适应这种打招呼的方式,透着一股官场和职场味道。

        “找你题字,我们都知道你的书法很好,不要推辞。”

        “题什么字?”沈哲疑惑道。

        “未名湖,你命的名,也是你捐资修缮,题字当然也是你了!”

        “这不好吧?”沈哲苦笑,“学校那么多书法高手,老师中也有大师级的,我就不献丑了。”

        “那可不行,说明白了,你的字要是上不了台面,我也不会找来。”陈经笑着,又道:“我们学生书法没有比得上你的,老师们也不会和你争这份荣誉……”

        话说到这份上,沈哲只能点头答应。

        “他怎么这么热心,白天学校刚公布消息,晚上就找到这儿了?”陈经走后,沈哲问几位舍友。

        陈泰嗨了一声:“这件事估计是今天燕大热点事件,学生会主席当然要关心,你多参加一些活动就明白了。”

        “好吧,算我无知……”

        ……

        搞清楚捐款的事,沈哲就开始关注接下来的征文。

        因为他那篇所谓的荷塘夜色,之所以流传到校园里,便源于文联公布的三十二篇初审稿件。

        此次征文可谓一波三折,两个多月纷纷扰扰。

        民众和作者由最初的拥护到得知真相后的抨击,两大部门不得不退居幕后,完全交给文联操作。征文方式也经过数次讨论,线下、现场都不合适。因为不是考试,要挑选的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抄是抄不来的,现场出题似乎完全没必要。

        三十二篇初审资格,也只是给征文小组提供一个审阅条件。

        不然数十万份稿子也没法筛选,即使文联有丰富的征文经验,仅仅初审就花去两个多月的时间。

        其中有以文笔取胜,有以情节取胜,沈哲的显然是以语言描写取胜。

        最终,文联决定还是以网上投稿的方式进行。最终选定的作品,在文联主办的《文学选刊》上发表,添加了50万、30万、10万三档现金奖励,因为民众和媒体已经普遍认为教科书征文不靠谱。

        “有钱拿也不错……”

        沈哲看到征文第一题的时候,忽然笑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8609/6026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