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斥候兵传奇:金莲秀荷前传 > 第四章 活捉红胡子

第四章 活捉红胡子


【01

        一九三八年八月的一天,朝阳似火,彩霞满天,金昌盛像往常一样,到老地方舞刀打拳,开始晨练。之后,他又跑了十几里土路,从练习射击的李朝宗那里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冀南行政公署任命的枣强县抗日政府的第一任县长王东初就在今天要到任了。据说,王东初是一个没有官老爷作风的学者型的真正爱民抗日的好县官!是一个真正的精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是和李朝宗一样带领枣强县的老百姓抗击日寇的关键人物。”于是,金昌盛和知道这件事情的所有爱国志士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欢欣鼓舞,笑逐颜开。但他转念一想,“从古至今,有几个县老爷真心的为老百姓办事?又有多少达官显贵不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王东初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真的像李朝宗说得那样伟大吗?管他呢,先去见见再说,他究竟是狼是虎,只有他来了才能知道!”

        事实证明,金昌盛的担心是多余的。王东初于一九一四年出生于河北省肥乡县勒马台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全家靠他的父亲农闲打杂工赚些零花钱维持生计。他的父亲因没有文化,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但是,他的父亲望子成龙心切,省吃俭用供王东初上学。而王东初天资聪慧,又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己的学习机会也来之不易,因而发奋学习,刻苦读书,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全校榜首。他于一九二六年考入肥乡县崔庄高级小学,曾获全县统考第一名。王东初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忧国忧民,对黑暗的旧社会极为不满,富于反抗精神。当时,崔庄高级小学有一个反动教员品质恶劣,仗势欺人,强行向学生灌输反动思想。王东初不向黑恶势力低头,首先反对,带头抵制。在进步教师的支持下,他组织全校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向社会揭露反动教员的思想行为,最终赶跑了这个反动教员。一九二九年,年仅十五岁的王东初秘密加入了中国;一九三零年,王东初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名十一中。在冀南革命发源地大名七师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大名十一中为革命造就了不少人才。王东初在十一中,阅读了《新青年》、《向导》、《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视野更加开阔,革命积极性更加高昂。在党组织的支持下,他和一批进步学生创办了《曙光》进步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政。一九三一年三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王东初参加了大名七师暴动,遭到了政府的残酷镇压。暴动失败后,王东初被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反动当局开除出校。

        王东初离开了十一中后又考入保定二师。适逢事变发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和几名党员同学到北平找到党组织,要求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斗争。党组织要他回到肥乡原籍,就地组织群众进行抗日。一九三八年,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王东初受党的派遣到冀南区党委党校学习。从此,王东初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按照旧的传统惯例,县城各界代表齐集到枣强县城西接官亭迎接新上任的县长。

        金昌盛得知各界代表分头行动,就和他的老婆王金花撒谎说,昨天夜里的一场暴风刮倒了不少庄稼,他要到地里去看看,把刮倒的庄稼扶起来。岂知,他因心有所属,口不择言,不小心重复了早晨离家时的话语,被王金花当场问得张口结舌、戳穿了谎言。金昌盛自知理亏,无言以对,便佯装给毛驴去砍草,趁机偷偷地溜出了家门儿,然后又邀上他熟悉的邻村的几个爱国青年,跑步赶到了接官亭。他远远地望见李朝宗神采奕奕的站在人群中,就悄悄地凑了过去,默默地跟随在李朝宗的左右,期盼着王东初的到来。

        人群中声音嘈杂,议论纷纷,对新上任县长的情况左右打听,各自猜测,各抒己见,等待观望。

        突然,人群中鸦雀无声,一个个翘首眺望。只见一位青年县长,中等身材、穿戎装、系皮带、挎短枪、骑战马,英俊潇洒,相貌堂堂,颇有几分英雄气慨,微笑着款款走来。然而,他的随从只有两名青年,并无车马行装和三妻四妾,一扫旧官老爷随员一帮、前呼后拥、一看就是吸民髓刮地皮的陈腐之气。金昌盛和那些进步青年却都为之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由衷地敬佩,纷纷鼓掌,热烈欢呼新县长的到来。这种场面,却使得夹道欢迎的刘争等商绅代表个个感到忐忑不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汗水淋漓。

        王东初下了战马,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李朝宗带领县委要员快步迎了上去,他紧紧握住王东初的右手,四目友善地对视,彼此觉得似曾相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一片欢声笑语、前簇后拥之中,王东初来到了枣强县政府……

        王东初把《新青年》、《向导》、《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带到了枣强,就像带进了革命的火种,迅速点燃了爱国人士的满腔热忱。

        李朝宗对革命的火种倍加珍惜,经常和王东初切磋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并把这些书刊带到了他自己的家中。金昌盛和那些爱国青年闻讯而至,紧追不舍,经常自觉地到李朝宗家里去学习、去听讲。李朝宗的家由此就成了革命的赤色摇篮。李朝宗把这些书的内容整理加工编成了顺口溜,通俗易懂、脍炙人口,他及时将其传播给金昌盛他们这些爱国人士,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革命性更加坚定,抗日的情绪更加高涨。


  https://www.biqivge.com/book/84609292/252179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