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234章 邸报

第234章 邸报


廖立和一众臣属好奇的看着这些纸张:“这便是那什么……邸报?”
  被派来送邸报的吏员如实回复:“正是!还请廖太守尽快派人宣发于众。”
  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便是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汉朝也有类似的传递军情的形式。
  但是这种邸报都是传送到各郡长官,与普罗大众没有关系。
  而刘禅所要求的不一样,他要求各郡县将这些邸报公之于众,并且派遣吏员下乡宣传上面的内容。
  这些纸质量都较为上乘,一张一份,两面都印有文字。
  至于印刷手段,则是雕版印刷术。
  刘禅不需要进行任何创新,只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结合使用而已。
  其实汉末时期,墨拓石碑、刻章之类的技艺已经十分发达,高质量的纸张也已经出现。
  雕版印刷术的所有需要的因素都已经齐备。
  之所以没有发明出来,只是因为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将这些因素联系起来。
  这也是雕版印刷术没有确切的发明者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没有需求吧。
  但现在刘禅有了需求,自然便将其‘发明’了出来。
  一万多份邸报,宣发到宜都、襄阳、武陵、邵陵、零陵、上庸、房陵和南郡等八郡及其下辖每一县。
  甚至江东和豫州等敌占区,刘禅也专门安排了商队带着一部分去搞舆论攻势。
  只是廖立看着邸报上面的内容,却是迟迟不肯答复。
  实在是上面说的内容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他又不能拒绝。
  这第一版的邸报上,刘禅总共弄了四大板块。
  其中第一板块的题目就是:军国大事!
  四个硕大的字印在上面,十分显眼。
  刘禅乃是监军,地方官如果违背他的这个命令,恐怕会被扣上一个贻误军机的大罪。
  而刘禅,又是真敢先斩后奏的主。
  廖立的一些属吏拿起邸报,好奇的仔细阅读起来那所谓军国大事板块。
  只见上面采用了新闻体的形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简洁的讲述了三件事:第一,便是刘禅和关羽襄樊地区水淹七军,大胜魏军的事情。
  第二,便是大汉王师一路南下,五战五捷,打得吴军丢盔弃甲的事情。
  “第三,建安二十四年冬月。夷陵、公安等地出现伤寒,世子殿下爱民如子,亲临一线指挥治病救灾事宜,上下军民一心无不欢欣鼓舞。”
  “这一刻,大汉子民团结在以汉中王为核心的领导之下,向灾情发起最后的总攻,大汉万年。”
  “隔壁东吴和曹魏救灾不力,受灾人数已达数十万之巨……”
  读完,这些属吏的心情皆不平静。
  救灾这件事且先不谈,就说军事胜利,就令他们颇为震惊。
  先前,他们是知道刘禅能一路南下,定然是战胜了吴军。
  只是没有想到,竟然是一路大胜而归,世子军威竟然如此之盛。
  这些人面色变化,引起了被派来送邸报的吏员的注意。
  众人立刻尴尬的互相看了看,然后恭维道:
  “咳咳,世子殿下名将之姿,此乃大汉之福。”
  “是啊,是啊,大汉之福。”
  这第一版,提振人心的效果太明显了。
  先前东吴造谣关羽在襄樊被魏国打败,甚至已经身死,害得不少人人心惶惶。
  可现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明明白白的写在邸报上,还俘虏了三万魏军,其中包括高级将领于禁。
  这种事本就应当广泛宣传,若是有官吏胆敢隐瞒,恐怕真的要被落实一个贻误军机的罪名。
  但问题是,刘禅在邸报里面夹带私货。
  比如那后面的第二个板块,上面标题小一些,但也很明显:官四民六屯田好!
  其中内容便是刘禅屯田的一些政策,第一条便是租税只收四成。
  此外还包括灾年免租,屯田民给官府做工记工分,工分可以兑换物资等福利性政策。
  这一条对底层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利民政策。
  但是对于收佃农七成租税的豪强们来说,这无异于是拿刀子割他们的肉。
  真要让这些底层的屁民相信了官府的鬼话,还不都被吸引过去。
  到时候自己要是不跟着降低租税,岂不是没人给自己种地了?
  咋地,接下来你是不是要土断,清丈全部耕地。
  他们这些坐在佃农身上敲骨吸髓的人上人如何锦衣玉食,如何娶第八房姨太太?
  这能忍吗?这不能忍。
  更别说还有后面的两个板块。
  嗯?
  一些读得快的属吏已经读到第三个板块,他们一脸疑惑的看向那个标题:西游记?!
  此西游记非彼西游记,是刘禅的魔改版本。
  主角从唐三藏换成了张骞,取佛经的目的也换了。
  说是老子当年出函谷关一路西行,其实留下了很多很多瑰宝,道德经只是其中冰山一角。

  张骞便是要取回这些道家经典,顺道联结西域各国。
  由于看的入迷,竟有人不小心读了出来:“……齐地东海之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山中有一名山,唤作花果山……”
  “咳咳,”廖立轻咳以提醒此人,后者回过神来,连忙拱手告罪。
  在廖立的暗示下,众人渐渐回过味来,并更对刘禅感到忌惮了。
  如此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个娱乐活动匮乏的时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这种东西的上瘾程度,无异于精神鸦片。
  一旦让他们看到了第一篇,后面一定会忍不住追更,催着向官吏索要下一版邸报。
  刘禅是借此,创造了邸报的需求。
  他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将邸报常态化。
  越过士人,用自己的喉舌发言引导舆论,好大的魄力。
  只是这邸报,便成了朝廷跟士族群体争夺舆论话语权的工具了。
  在座的是官员没错,但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士族豪强,如何会心甘情愿的帮刘禅削弱自己。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众臣属和廖立进行一番商谈后,商谈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向一百个人宣传一百次,和向一个人宣传一百次的工作量是相同的。
  于是,分给武陵郡的两千五百份邸报便由上下官吏、地方豪强内部分配消化掉。
  他们将这些内容记熟,便是将来上面检查,也是能拉出来不少人应付过去的。
  至于底层老百姓嘛,无知是一种幸福……


  https://www.biqivge.com/book/77364547/303027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