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海潮西 > 第十四章:魂兮归来(一)

第十四章:魂兮归来(一)


第十四章    魂兮归来(一)

说来也怪,郭涛下定了决心之后,仿佛只是一瞬间,他就感到所有的力气又都回到了身体里。

郭涛擦干了泪水,反倒去安慰在失兄之痛中难以自拔的姑姑。

张氏一愣之后,明白了,一定是侄儿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之后长大了。

她睁大泪眼望向侄儿,就像看到了哥哥的影子。于是,张氏泪落如雨,伤心得更加地厉害了。

张百龄也过来帮着一齐劝说,张氏这才慢慢地止住了哀声。

见妻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了,张百龄安排她和侄儿去村东李家领取恤金,他打算清扫一下院子里的血污。

于是,张氏牵着侄儿的手去了村东。

李勇家大门前有五六个村民在排队,张氏拉着侄儿站到了队尾。

郭涛向几位熟悉的叔叔伯伯问候,并随口问道:“这伙倭寇是从哪边来的?又往哪儿去了?”

有人信口答道:“是从南边外海来的,当然,又往南面海上去了。”

这真是答者无心,听者有意。

郭涛是个绝顶聪明的孩子。

他心里清楚,如果姑姑知道了自己打算去救姐姐,肯定会阻拦,自己就一定走不脱。

所以郭涛不言声,只是在小心眼里悄悄地盘算,打算找个机会偷偷地溜走。

当然,要救姐姐,就先要弄清楚倭寇的去向。

顶着众人怜悯的目光,张氏娘儿俩领了三十两银子。回到了家中,见张百龄正在打扫院子。

自从她们走后,张百龄一刻也没闲着  。

他先为郭如柏夫妇擦洗了一遍,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然后,张百龄咬紧了牙,用针线将郭氏的头颅按照原样缝合在遗体上。之后,又拉过床单重新将兄嫂的遗体盖好。

至此,张百龄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擦了把汗之后,张百龄才开始清理院子。

他看到张氏娘儿俩回来了,便让妻子去熬点儿粥。

这时候的天气已经接近正午了,三个人从早上忙到现在,都还粒米未进。

张氏答应了一声之后,便去厨房淘米,郭涛连忙赶过去帮忙。

张百龄刚刚把院子打扫干净,粥也熬好了。

三个人端着粥碗,默默无言。只喝了半碗粥,郭涛便推说不饿,不喝了,并且哈欠连连。

张氏见状,忙安排他去里间屋歇息。

张氏收拾完了碗筷之后,又感到不放心,便来陪侄儿。看到郭涛睡得很沉,她心里说:“孩子累坏了,让他好好地睡一会儿。”

张氏随即觉得自己也累极了,便合衣侧卧在了郭涛的身侧,想打个盹儿。

她一边儿还在心里琢磨:“只轻轻地眯一小会儿,涛儿一醒,我就知道了。”

可刚一闭眼,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张百龄轻手轻脚地来到了里间屋门口,探头向床上仔细地看了几眼,见这娘儿俩睡得都挺香,他缩回头来自语道:“唉!我也可以缓口气了。”

回到了卧房之后,张百龄坐在椅子上一边儿守灵,一边儿打盹,一边儿不断地在心里提醒自己:“我可不能睡,我真的不能睡,我可千万不能睡着,••••••。”

卧房里终于响起了鼾声。张百龄已经累到了极点。

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本来就不是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心理上所能承受的。

这时候,躺在床上的郭涛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清澈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睡意。

机会终于来了。

郭涛轻手轻脚地下了床,悄悄地来到灵床前,给爹娘磕了几个头。

然后,他来到堂屋,从桌子上抄起父亲留下的那柄还带着血迹的钢刀,又见桌角上放着个火镰,他顺手抓起收入怀中,之后拔腿便走。

来到街上,郭涛回头又看了一眼家门,转过头来,再不迟疑,直奔村前码头。

他选了一条最小的船,抄起双桨,奋力划船,小船向南方远海驶去。

郭涛的运气不错,正赶上一阵轻风吹来,只一会儿工夫,一人一船便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张百龄夫妇睡得熟极了。

将近申时,县里送棺材的人来了,才把两人惊醒。

张氏夫妇领了两具棺木,对带队的差官老爷谢了又谢。

送差官走后,张百龄夫妇开始找郭涛。

先在院子里找了一遍,没找到。再到村子里寻了一遍,还是没有。

张百龄慌了!

张氏又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自责:“兄嫂尸骨未寒,涛儿又不见了!

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将来在了九泉之下,我还有脸去见兄嫂吗?”

于是,她身旁的张百龄就更加地心慌意乱了。

到了这种时候,张百龄见人就赶快上前打听,只盼着赶快有郭涛的消息,马上找到郭涛,对妻子和自己的良心都有个交代。

慌乱了一番之后,终于问到了一个知情的。

这个村民说:“一个多时辰以前,我看见郭涛提了把刀,划了条小船,出海去了。”

张百龄夫妇一下子就全明白了,涛儿肯定是去救秀秀了!

张氏大声哭叫:“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去打倭寇,这不是用肉喂狼吗?

侄儿死了,我也不活了!”

张氏哭着叫着就要寻死。

张百龄紧紧地抱着妻子,唯恐她真的寻了短见。

众村民一齐上前劝说,其中的一个给满头热汗的张百龄出了个主意:“老哥,县太老爷还在村里,你不妨去哀求哀求张老爷,请他派几个人和你一起出海,把郭涛找回来,这样,不就都没事了吗?”

张百龄闻言大悟!

他赶紧安顿妻子说:“我立刻就去找涛儿回来,你一个人在家里要照顾好自己呀!”

张氏连连点头,连称“快去!快去!”

张百龄赶去拜见县太老爷。

听他把事情经过说完,张海风大人略略想了想,说道:“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便有如此志气,勇气可嘉!

实在是难得,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找回来。”

张海风知县立刻吩咐赵捕头带上四个衙役,到村中寻找二十个青壮村民,放下手头上的一切事情,马上随张百龄出海寻找郭涛。

赵捕头一行二十多人带上干粮淡水,多带灯笼火把,分乘两条单桅船向东南方向出发了。

出海不久,天便黑了。

赵捕头大声吩咐道:“点亮桅灯,多点火把,所有人都给我亮开了嗓子吼!”

于是,一时之间,大海之上,“郭涛!”“郭涛!”的喊叫声此伏彼起,在静夜之中传出去很远很远,而且彻夜未息。

赵捕头也真不容易!

十六起大早赶到了郭家村,立刻就奉命回城拿人。

再一次赶到郭家村向县太老爷复命,随即又被派出来找人。

接下来一整夜没合眼。

但是,赵老头依然精神抖擞。

次日拂晓,赵捕头心平气和地同张百龄商量:“张兄弟,依你看,一个孩子操着一条小船,一夜之间,能够比我们行得还远吗?”

张百龄摇摇头,答道:“不能。”

于是,赵捕头决定返航,往回找。

天大亮之后,赵捕头吩咐众人向周围仔细观望,又命人攀上桅顶,向远方瞭望。

他扯着喉咙冲众人大叫:“县太老爷吩咐一定要把人找到!

一定找到!

否则无法交差!”

众人使足了劲拉长了脖子向四面八方细看,可还是没有找到郭涛。

最后,活人没找到,却找到了十三具尸体。

其中六具女尸村民们认识,都是本村的姑娘。

另外七具男尸应该是倭寇,这一点从衣着上看得出来。

原来,倭寇洗劫郭家村之时,被郭如柏宰了四个,又被其他村民砍死了三个。

极乐岛主本来打算将这七具尸体带回极乐岛上安葬。随即又想到海途迢迢,尸体是带不回去的。

于是,他吩咐手下人找了几块白布,将尸体缠裹起来,为这七个死掉的手下举行了海葬。

现在,这些尸体又被发现并打捞了起来。

依村民们的意思,准备把倭寇们的尸体抛回大海喂王八。

可赵捕头不答应,他打算用这些尸体回去向县太老爷交差。

赵捕头说:“杀死的这七个倭寇是郭家村村民的功劳,人人有份。我回去报告给张大人,然后上奏朝廷,为郭家村人请功。”

像这样的建议,村民们当然不会反对。

赵捕头指挥村民们将六位姑娘的遗体搬入船舱内安放妥当。

至于那七具倭寇的尸体则被众人七手八脚地拖到了船尾,有人找了块破烂的帆布将死尸苫住,免得碍眼。

接下来,众人继续往回找,一直找回到郭家村,始终也没有见到郭涛的人。


  https://www.biqivge.com/book/76636438/840577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