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海潮西 > 第十七章:世上还是好人多(二)

第十七章:世上还是好人多(二)


随即,郭涛又呆住了。

原来,他的身周围着一群夷人。

虽然,这些人都穿着中原人的衣服,但是,他们一个个长得鼻高目深,有的留着弯曲的胡子,有的头上还缠着头巾,显然,都不是中国人。

对面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含笑望过来,郭涛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老人的善意。

老人身旁一个人手里端着个托盘,托盘里面是一碗米饭,两样小菜,周围所有的香味,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看到饭菜,郭涛的眼神就再也挪不开了。

见到郭涛这个样子,老人眼中的笑意更加地浓了

老人伸手端过托盘,放在了郭涛的面前,示意让郭涛吃。

郭涛已经来不及客气了,伸手抓过筷子,端起碗来就往嘴里扒饭。

情急之下,一口饭没咽下去,噎住了。

家人赶快端来了一杯水,郭涛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随即就开始狼吞虎咽。

只片刻功夫,饭菜一扫而光。

郭涛抬眼望向老人,眼神里充满了渴望,意思是“还有没?”

老人终于笑出了声来。

随即“哇啦哇啦”地说了几句,郭涛一点儿也没有听懂。

这时,旁边的人丛之中挤进来一个矮胖的中年人,他上前翻译道:“老爷是说,饭菜都有,但你要过一会儿才可以再吃,别一下子吃多了,撑坏了。”

看到这个人,郭涛感觉到分外亲切。

因为,这位也是中国人。

郭涛当下收回目光,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

郭涛这才想起了应该向老人道谢。

看到郭涛向自己道谢,老人满脸的笑容分外阳光,又“哇啦哇啦”起来。

中年人翻译道:“老爷问你,你怎么一个人就驾着条小船跑到大洋深处来了?

没有这么玩儿的吧!”

郭涛就把出来的经过述说了一遍。

老人和中年人蹲在他的面前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一直到他说完。

老人看到郭涛悲痛哀伤之情溢于言表,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儿,可就是不落下来。

老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郭涛的悲伤。

老人随即用番话对中年人说道:“这个孩子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我们应该如何帮帮他呢?”

中年人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对郭涛说道:“我们老爷去大明做生意,如今,是在回国的路上巧遇了你。

我们不可能马上送你回中原。

但是,你可以安心与我们同船去满刺加。

满刺加国是大明属国,往来于大明做生意的人很多,方便的时候,我们老爷再安排你跟随其他船只返回中国,你看怎么样?”

郭涛想了想,也觉得没有其他的办法,于是只能点头答应。

见郭涛答应留下了,中年人接着说了下去:“那么,你先去歇歇,所有的事情都等到你明天养好了精神之后再说。”

言罢,中年人叫过来家人扶起郭涛,将他送入船舱里歇息。

这位老人名叫那智,是满刺加国人。今年六十二岁,是个海商,一生往来于大明与满刺加国之间做海上贸易。

那智非常仰慕中原文化,日常的汉语基本上能听懂,但却不能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用汉语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

所以,他雇了个通事,是大明的一个落第秀才,名叫贾国兴。

那智心地善良。

得知贾国兴父母早亡,孤身一人,于是,就在满刺加国帮助贾秀才娶了个媳妇,安了家。

贾秀才也就一心一意地帮着那智打理生意。

当然,那老爷也给了贾秀才极高的报酬。

一晃儿十五年便过去了。

如今,贾秀才已经是那老爷的管家兼通事了。两人名为主仆,实际上却是朋友关系。

这次那老爷带了三十几个家人到大明去做生意,轻舟熟路,一切顺利,带去的香料一售而空,又购得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紧俏货物满载而归。

这些货物在满刺加国都是高价抢手货,运回国后一出手,随随便便就是一大笔进账。

那老爷已经打算好了,完成这笔生意之后,也该收手了。

他一生奔波劳碌已经积攒下了儿孙们吃喝不尽的财富。

如今年逾花甲,也是该享几年清福的时候了。

今天在海上捡了个孩子,无意之中又做了一件善事,所以,老头儿挺高兴。

傍晚时分,仆人唤醒了郭涛,请他用饭。

郭涛顿时又觉得饥肠辘辘,一连吃了三碗米饭,猴急的样子把仆人都给逗乐了。

郭涛也感觉到吃相有点儿不雅,于是,嫩脸上觉得有点儿发热。

恰巧这时候舱门一响,贾秀才来看望他了,这才解除了他的尴尬。

贾秀才仔细地看了看郭涛的脸色,放心了。然后安顿郭涛道:“要多喝水。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吩咐家人去拿。”

郭涛刚准备起身向贾伯伯道谢,却早被贾秀才按住了肩膀。

贾秀才慈爱地摸了摸郭涛的头,才吩咐他:“继续睡,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说。”

说完话后,贾秀才转身离开。

第二天清晨,郭涛起床,感觉精神好了许多。

于是他推开舱门,来到了舱面上,打算透透气。

却看到那智和贾国兴两位正背靠着船栏杆面朝东方准备观赏海上日出。

要说在大洋之上看日出,那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

许许多多的人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连大海都没有见过,更甭说什么在大洋之上看日出了,那只能是梦想。

郭涛一看二人的架式就明白了,他转身跑回舱内,搬来了两把椅子,请两人坐下。

那、贾二人相视一笑,坐了下来。

三人目注东方的天空由青而黄,进而桔红,终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一霎时,天海间充满了无尽的光辉,天空中朝霞胜火,海面上泛起了万道霞光,这种壮美的景观足以使人心怀开阔、热血沸腾!

今天肯定是个艳阳天。

两个大人兴味盎然。

三个人便轻松自然地随便聊起了天来。

这三个人,老的无比精明,大的知识渊博,小的少年老成,谈得十分投缘。

聊到了早饭时分,那智和贾国兴两位决定邀请新结识的小朋友共进早餐。

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缘分。

那智一生饱经风霜,与他人勾心斗角,谋取利益。虽然说心地善良,但一贯小心谨慎,终其一生,只有贾国兴一个朋友。

可如今一见郭涛,就觉得特别投缘。

从巧遇那一天开始,一老一少两个人天天在一起指指划划,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俨然像一对祖孙一样。

贾国兴看着高兴。

毕竟,同为炎黄后人,郭涛又是如此聪明稳重的好孩子,他当然希望郭涛赶快好起来。

有时候,趁着郭涛高兴,贾国兴就给他讲一些人生道理:“孩子,穷尽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个志向。

比方说,你的一家人都被倭寇害了,你就应该立下志向,苦学本领,长大之后,找倭寇为你的父母和姐姐报仇!”

这些话直接刻入了郭涛的内心,令他毕生不忘。

从此以后,郭涛每天晚上总要修练父亲传授给他的内功心法,暗暗下定决心!

待重归中原之后,一定要找到李勇和那群畜生,为亲人报仇雪恨!

为遇难的乡邻叔伯们讨回公道!

时光如小河流水一样奔腾而去。

一转眼之间,二十多天就过去了。

又是一个彩霞翩翩的迷人傍晚。

老少三个人站在舷侧欣赏落日美景之时,贾秀才忽然说道:“明天就到满刺加了。

回到家里,我打算向老爷请几天假。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准备带着郭涛先游九洲山,再踏遍满刺加全国,让他行行路,长长见识,顺便我也舒活舒活筋骨。”

那老爷笑道:“不用请假了!

因为,我也要同去。”

言毕,那、贾二人“哈哈”大笑,郭涛也跟着笑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76636438/840457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