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浮萍乱世 > 蓝田县汤峪镇

蓝田县汤峪镇


大齐秦岭北麓秦岭北麓千沟万壑,当然不止七十二峪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可见,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都是虚指数,并非具体数字。中国历来有用语的习惯数字,比如三六九、三十六、七十二。

        因此,秦岭北麓的峪口比较多,无法准确统计,后人就以七十二峪来代替蓝田县:清峪有林场、倒沟峪入灞河,惘峪在辋川镇、岱峪在小寨镇,洋峪在焦岱镇、东汤峪在汤峪镇。

        周二就在汤峪镇的东汤峪这里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本族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这里的在这里安家本村人都姓周。

        周二家在村西头三间茅草屋加上西屋两间连茅草房也算不上只是周围用树枝的粗干,芦苇杆围起来。

        冬天是挡不住风的当然也万万住不了人。只是搭了一个土灶台用来做饭算是厨房了

        旁边是喂得鸡鸭白天赶到院子里晚上在撵回屋里院子使用的篱笆园如果晚上不把鸡鸭赶回屋里晚上就被进村的黄鼠狼夜猫之类的进村叼走在寒冬腊月里野兽找不到吃的野狼或者熊瞎子也是敢进村的在这个艰苦年月里鸡鸭也就成了宝贝鸡蛋鸭蛋拿到镇子上可以换一些盐和其他生活用品

        此时的周二14岁了成了这个家的男劳力周二兄妹四人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弟弟妹妹10岁弟弟6岁哥哥18岁跟着父亲去了北方打蛮子是被官府征兵征走的已经有一年没听到消息了1

        本来一户只需要征走一人可是周大该到了娶亲的年龄家里都快穷的揭不开锅了哪有什么钱财去娶媳妇所以周大和父亲去了前线拼个前程。

        杀一个契丹蛮子奖励三两银子也就是三千文一文钱就可以买一个馒头三千不少了。

        有时候粮食就成了和人头挂钩的东西一旦大米就可以换一个黄花闺女一袋面可以换个仆从仆从那是有钱的富贵人家用的平民哪来的钱财和食物去换即使换了也是不划算的毕竟奴仆也是要吃饭的。

        周二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女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是蓝田县汤峪镇西汤峪人,姓李名清莲。

        周二的外公是位秀才,姓李名立志在蓝田县县衙做过上任知县的师爷,随着上任知县的退休,虽然五十多岁不到六十岁的年纪,但也退休赋闲在家,以读书耕田传家。

        虽说是退休那只是好听点,朝廷并未发放俸禄,只是上任知县是曾经的读书好友,对方秀才更进一步中了进士,自己没有考中,对方念在同窗之宜让自己帮办官务,对方是官自己是吏,吏是得不到朝廷正式承认的官员,所以没有朝廷的俸禄,只是秀才的身份官府每月还是会发放米粮。

        李秀才膝下两子一女,老大李知书,却和读书没啥关系,长的五大三粗,李秀才请求之前还未卸任的知县把李知书的前程安排一下,就在衙门里做个快手,也就是衙差捕快。

        二儿子李传,颇得李老秀才真传,十四岁童生,十六岁秀才,二十岁秀才,三十岁秀才,四十岁,,额,,还是秀才,,,李老头想着到我这岁数怕还得是秀才,,李秀才的老伴在女儿出嫁一年多就因病去世了。

        谁也想不到秀才的女儿会嫁给一个木匠,这让一辈子仕途不顺的李秀才耿耿于怀,再不济也嫁给一个读书人吧!

        自古高嫁女低娶妻,自己是秀才不说高攀嫁给进士姥爷做个正妻,那也得嫁一个秀才门当户对,实在实在不行嫁给一个商铺老板,最起码一辈子吃喝不愁,自己女儿从小知书达礼,模样也是清秀俊俏,怎么想不到一心嫁给一个木匠。

        差一点没把二老气死,两个哥哥也是怒其不争,两哥哥就一个妹妹从小宠惯了,到了婚姻大事确实一根筋。古板的李秀才只言: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一意孤行就当没她这个女儿,李清莲也是硬气磕头拜别二老,被周二的父亲接回家了,没有婚礼,没有祝福,没有喜宴,在周村族长的见证下成立了一个小家庭。

        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婚房里面周木匠道:清莲苦了你了,

        清莲:还记得小时候在汤峪镇公公带着你做长工吗?那时候咱们玩的时候你就说长大你会娶我。

        周木匠:可惜我家太穷了!没有像样的彩礼。

        清莲:这个竹蜻蜓就是彩礼,说着从包裹里拿出一个竹蜻蜓。

        周木匠:快十年了你还放着呢!

        清莲:嗯,,,

        此时的月亮也害了羞,躲到了云彩里。


  https://www.biqivge.com/book/74058288/250364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