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浮萍乱世 > 太原府,雁门关

太原府,雁门关


大齐,永昌二十四年,公元963年冬。

        太原府,太原府领辖忻州、平定军两个支郡和阳曲、太谷、平晋、清源、徐沟、榆次、祁、文水、交城、盂、寿阳十一县,同时还领八个军事镇,在阳曲境内有阳曲、百井、赤塘关、天门关、凌井驿五镇;在平晋县境内有晋宁、晋祠二镇;在祁县境内有团柏镇。

        太原府制所是晋阳城。太原留守是永昌帝侄子,黄太川,年四十。

        黄太川,年少骁勇善骑射,十五岁从军,每战必身先士卒,英勇无敌,跟随其父晋王,把守北方防线,永昌十五年,年仅三十岁,继承其父爵位,统帅忻州、平定军十万兵马。

        太原自古是北方重镇,拥有雁门,宁武,偏关,三大关隘。每逢秋冬季节,辽人就会南下打草谷,是以三关每年常有战事发生。

        周大郎和父亲周木匠参军已经一年有余,周大郎从最初的新兵,也慢慢磨砺成勇士。周木匠还是那个样子。

        刚刚参军的时候,两人和同行征召的新兵训练了三个月,就随着大部队开赴了太原府,随后被分配到了雁门关。

        去年冬天,辽人南下打草谷的时候,是周大郎第一次见到辽人,穿着羊皮袍子,听老兵说:离很远就能闻到臊腥味。

        周大没有问到,因为辽人骑兵在城墙很远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周大握住长矛的手不自禁的紧了紧。

        老兵笑着说:别紧张,今天不会来,那只是哨骑。

        周大:那他们什么时候会来?

        老兵:说不好,他们都是小股骑兵,不会攻打关隘。他们只会趁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绕过我们。

        周大:绕过我们去哪里?

        老兵:城外的村庄,也可能进入腹地。

        周大:他们敢进入腹地?不怕有来无回?

        老兵:他们辽人马快,来去如风,等我们赶到了,他们早跑了。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如果被我们堵住,他们孤立无援军,只有死路一条。记住,我们步兵守城可以,千万不能野战!

        周大:不和他们打,怎么杀鞑子,怎么立功?

        老兵哈哈笑道:立功你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给对面送人头,送功劳就赚了。

        周大听了不以为然,如果大齐军人都像你这样,大齐就完了。事实上,第一次上战场周大才知道战争的残酷。

        葵亥年十一月,雁门关守军毫无察觉,被两千辽军突破关隘,进入腹地,别看两千骑兵不太多,没有八千到一万步兵是杀不过骑兵的。

        骑兵是战场的主宰,也是步兵的噩梦。

        大齐军队五万为一军,设一统帅五名将军。一万为一厢,设一将军,两名指挥使。五千为一营,设一校尉,五名千夫长。一千为一都,设一千夫长,两名伍长,伍长下面有伍名百夫长。一百夫长管辖三名到四名什长,二十,或者三十人为一什。

        周大朗隶属平定军,经过简单的训练,周大朗成为了大齐一名边防军人。

        按照大齐律法,大齐子民成年之后要服三年兵役,也有一种是服徭役,一户可以交钱粮,免徭役。

        如果没钱,以前服过兵役,还需要去服兵役,可以免赋税,当然,如果家里有读书人考取功名,可以免兵役和徭役。

        由此可以看出,读书人考取功名,所享受的福利,不仅是自己,还有家人,以及亲戚可以把田地挂在有功名在身的名下,这样可以逃避赋税。

        平定军,步军校尉姓吴,号三锤,身高八尺,一把锤耍的虎虎生威,一般对敌不过三锤,就可以把敌人锤死,因此军中送外号吴三锤,手下统领五千步卒。周大郎就属于吴三锤麾下。

        吴三锤接到平定军将军命令,率领部下去围堵进入腹地的辽兵。

        吴三锤是职业军人,十六岁参军,几年已经二十年,每年都有辽人犯边,早已经习惯了,并不认为自己能堵到那支辽军,况且自己手下五千人有三分之一是新兵。

        吴校尉自认为即使遭遇了敌军,也打不过,可军令如山,不去不行,只好率领部队出发,斥候来报辽军在文水县抢掠,吴校尉吃了一惊,好快的速度,一天钱还在交城县。

        吴校尉正要率部前去汶水,一位千夫长上前劝说,吴校尉一看是自己以前的战友。

        吴校尉不悦道:老薛,咋啦!

        薛文汗:老大,咱们现在去文水县,两条腿可跑不过四条腿,等咱到了文水,敌人的影子也看不到。

        吴校尉:老薛,你鬼主意多,你说咋整。

        薛文汗:敌人现在在文水,昨天刚抢了交城,现在应该抢的差不多了,再多他们也拿不完,我估摸着他们应该明天返回。

        吴校尉,你意思我们去堵他们归了路?

        薛文汗:老大英明,咱们正面不是敌手,依据地利骑兵不是我们的对手。

        吴校尉:那我们去哪里堵?

        薛文汗:三大关他们是不敢过的,走文水返草原有三条路。

        吴校尉:哪有三条,我咋不知道。

        薛文汗:一条他们来的路,一条走文水过过太谷,横穿晋宁。虽然稍远些,不过对于他们骑兵不是大事。

        吴校尉:第三条呢?

        薛文汗摇摇头:他们不会走第三条。

        吴校尉:那我们去哪?

        薛文汗:去晋宁堵他们。

        吴校尉:如果他们走来时的路呢?

        薛文汗:应该不会,他们来我们不知道怎么绕过来的,但是回去他们一定不放心,相反,走晋宁虽然绕了远些,但是比较安全。

        吴校尉笑着:要不是你老薛读过几年书,哥哥可不听你的,走,去晋宁。


  https://www.biqivge.com/book/74058288/250198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