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上天自有安排 > 第四章 童趣

第四章 童趣


小时候的童年是最开心,无忧无虑的。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大人不会问你考多少分,学校也不会要求找家长,是农村娃娃有幸福的童年。

        阿草也不例外,汉语拼音完全不会,上到4年级加减法都不会,更别提鸡兔同笼的问题了。看到图片上画着几只兔子几只鸡,试卷上就填几只鸡几只兔。

        阿草实在太笨,与其说笨,还不如说,小孩子嘛,对知识根本不懂。阿草上一二年级,数学老师总是在下午布置数学题,做对了才能回家吃饭,做不对的同学,要等太阳快落山了,老师才肯放做不对题的同学回家吃饭。

        阿草每天下午做不对题,挨留饿肚子是经常发生的。阿草已经习惯了。

        她搞不懂为什么课本里面的算式要把不同的数字加加减减,为什么大于和小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不叫别的名字非要叫大于小于,为什么只有汉语拼音才能拼出汉字,手写还不是可以······她小小的脑袋装满了大大的疑问。

        这些烦人的问题,实在让人搞不懂,对阿草来说童年不应该有烦恼。要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玩游戏,才开心快乐。

        阿草的爸爸在泥瓦厂做工,做泥瓦片,用泥巴做成大片瓦,铺在房顶的那种。

        一个1米深,直径长4米的大圆塘水泥池里面放满了干泥巴,注水泡三天,待泥巴和水充分的融合。

        泡好的泥巴,在水泥圆塘缺口放干水,留下的是一潭稀泥。一个人赶着水牛往一个方向来回的踩踏泥巴,经过2天的来回踩踏,稀泥变成柔软冰凉且绵密的大泥块,才算制作完成。

        泥巴选材必须选用土质好的农田土,不能是坡地土!稻田里面的土是最好的,富有粘性和韧性,粘合度高,土质结构紧实。烧出来的瓦片乌黑透亮,声音清脆,质量上乘,盖屋顶十几年不会裂。

        每个泥瓦工会用弯木头铁丝制成的割刀,把一滩柔软的泥巴分割成一块块的泥巴,抬进自己的泥瓦房里。每个泥瓦工都是一个自己的泥瓦房用来装泥块和放瓦筒。

        大圆盘一样的泥巴,被切割成一大块像大豆腐的模样,整整齐齐的堆放在泥瓦房里面。夏天的时候,穿着脏衣服睡在软软的凉凉的泥巴上,特别凉快,像睡在冰块上一样。

        抬泥巴抬的人腰疼手酸,别小看了豆腐块泥巴的重量,一块可有50多斤重,靠手抬满一面墙的泥巴,还是有点累人。

        第二天开始就制作瓦片,泥瓦工的工资是靠制作的瓦片数量来算,干活勤快多做瓦片,工资就多,少做瓦片工资就少,一块瓦几分钱,一个月很辛苦也只能挣几百块。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外出打工的年代,能挣几百块也是很不错的工作。

        大豆腐块的泥巴,切出有10厘米乘10厘米宽,厚2厘米的大片,然后竖着铺在有转轴的圆筒瓦片磨具上。先刷子边转边刷水,再用有弧度拍子拍打刷过水的泥巴片,使劲的拍,使松散的泥巴贴紧模具衣,然后再用铁线刀,划去多余的边角,跑着去晒到外面的沙地上。

        跑着去是因为刚做好的泥巴不稳定,容易掉下来,尽量不然让刚做好的瓦筒掉了,掉下来就要得重新做。要晒在沙子地上,泥瓦筒没有稳定性,筒底沾满沙子,才有稳固性,对瓦筒有保护作用。

        泥瓦筒会晒满院子,圆滚滚的深褐色像一根根被砍掉树干的树墩。

        瓦模具里面穿了一件圆筒状衣服,瓦衣。

        每次阿草去找爸爸干活的时候,会把爸爸堆积好几天的瓦衣,让拿去池塘洗,洗出来干净泥巴,直到没有洗出泥水才算洗干净,清水洗干净在晒干,下次在接着用。

        泥瓦筒的瓦模型,圆筒状的4片瓦围在一起,每个瓦边都有一个凹槽,阳光下晒干,用手一拍,瓦筒就变成4块瓦片。瓦筒没有做好,拍瓦的时候就会拍坏。

        下午的放学早的时候,阿草都会去帮爸爸拍瓦,拍好的瓦,爸爸会堆成一面墙,堆一个月,就会拿去烧制。

        大大的窑子,里面装满几万片瓦,泥巴密住窑口烧制,外面大烟囱浓烟滚滚,不断地添柴火,火不能断,也要掌握一定的火候。

        烧制半月,瓦片烧好,烧窑炭火大铲子铲出来,大量的炭火会出到一个露天的四面有墙的小炭火房里面。

        到晚上,会有很多人到炭火房里烤土豆,红薯······如果是冬天出的炭火,有很多人会拿铁盆拿一下炭火回去给家里人烤烤。这个炭火房的炭火会持续3-4天左右,白天不出炭火,晚上才出的。

        傍晚,阿草和小伙伴就去出炭火的地方烧红薯洋芋,烤火。天气冷的时候小伙伴们就会提一个铁桶或有铁线提手的铁盆,提火炭回家烤火。

        泥巴炮

        泥瓦工抬走大部分泥巴,泥塘边上还有很多泥巴,这些消息灵通的小孩子们,约着去有泥巴泥塘抠一大块泥巴回家玩泥巴炮。

        下午泥瓦匠刚忙完,这些小屁孩就来抠泥巴了。用木棍,指甲抠,抠的指甲都是泥巴。阿草嫌麻烦,就偷偷去爸爸的泥瓦房里抠一坨出来,其他小伙伴都在抠,只有阿草一个开心的玩着泥巴。

        泥巴是用衣服兜着回来的,在水泥地上来回摔打,摔出泥炮合适的形状。

        在水泥地上把泥块摔打成厚厚的四方块或长方块,沿边缘往下压,塑成一个大碗的样子,碗底必须弄成薄薄的,这样才好炸开,才能补到很多泥巴。

        碗底开的越大其他小伙伴每个人一人一点泥巴补到洞里泥巴才会很多。谁的泥巴多,谁就是泥巴炮王。泥炮战结束以后,泥巴多的,可以有很多的泥巴塑自己喜欢的动物。

        小朋友们会塑牛,塑羊,塑小人······放在阳台上晒几天,晒干以后就是一件很不错的玩具。

        打弹珠

        农村的娃,也不是天天都有时间玩的,也要帮家里干活,阿草和爸爸去挖地,小跟班也跟去,他们都拿着小锄头去挖地,不小心就挖到小跟班的脚,小跟班嗷嗷大叫,旁边抹眼泪。阿草居然还有点高兴,这不,下次一个挖到脚的就是阿草,谁让他们都把脚藏在泥土里面,两个都挖到脚,各自都难过,伤好了都形成长长的一道疤。

        一个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会打弹珠,敲卡片。

        先用扫帚扫干净大门口土路,用尖尖的瓦片碎在土地上转一个拇指大土坑。

        距离土坑1米左右凸起或凹陷的地方为起始点,从那里依次向土坑投入弹珠,离土坑最近的弹珠开始弹。

        规则是这样的:依次投弹珠,谁的弹珠离拇指大的土坑近,谁就的开始弹。先把蛋珠弹进土坑,,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其他蛋珠,弹到谁蛋珠,那个被弹到的弹珠就归弹蛋珠的小孩子。把弹珠放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上,对准其他弹珠,再用拇指弹出去

        一个下午,可能会输几个蛋珠,也会赢几个蛋珠。想赢很多的蛋珠,那要看你的弹蛋珠准不准了。

        舞龙

        傍晚在彩色的晚霞下映出孩子们黝黑的脸庞,收割完庄稼的空地上,是孩子们阵阵的欢笑声,追逐嬉戏声。

        播完谷种后,会用塑料薄膜盖住,待谷秧苗长大,塑料薄膜就给孩子玩耍了,大些孩子把水稻苗用完的白色的薄膜,用一根长木棒系起来,中也用木棒系好,像舞龙一样。个子高的两孩子在前舞龙头,另一个拿着玩具球,其余孩子在中间舞着龙腹,绕着村子舞着龙,欢笑绕着整个村子。

        做小生意

        妈妈干完农活,也会自己做点小生意,卖菜,卖冰棍。

        冰棍进货1角钱2个,卖1角钱1个,在夏天农忙的时,冰棍是人们的宠儿。

        云南的西南到了夏天最炎热的时候,黑皮肤是那里的标志,也是人们勤劳的象征。

        阿草的妈妈到了农闲时,就会背着进回来的冰棍去田间地头叫卖。有时,也会趁小学生放学以后在必经路叫卖,阿草放学也会和妈妈一起买。

        妈妈进冰棍的时候也会带上阿草一起去,阿草每次去都得吃一个冰棍,吃着回来,下次才愿意和妈妈去。

        阿草看见妈妈卖冰棍挣了好多钱,自己也想卖冰棍,挣零花钱。一个人跑到批发冰棍的那里,批发冰棍卖。

        阿草是没钱的,他们老板都是先批发去卖了,然后再回来给钱,还给你提供一个冰棍箱,老板知道这个小姑娘的妈妈,所以才敢放心的批发冰棍给阿草。

        阿草也骗老板是帮妈妈批发,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谁也不敢轻易相信。也怕冰棍钱收不回来,还把冰棍箱给赔进去。

        小小的一个姑娘摇摇晃晃的背着一个大冰棍箱,冰棍箱里有2块的冰棍,差不多40个。

        “卖冰棍了,卖冰棍了”,阿草就在大路边叫喊。时不时有人来来买,陆陆续续卖了2块钱,刚好够本。

        又累又困的阿草,吃了一个冰棍以后,就在大树的树影下睡着了。

        等她醒过来,大部分冰棍在烈日的炙烤下融化了,有化了一半的有化完的。

        阿草也不敢把冰棍拿回家,怕奶奶骂她,她就一路走去批发冰棍那里,一边吃冰棍。到下午才摇摇晃晃的回家。

        虽然没有挣到钱,能随心所欲的吃冰棍,在那个年代是一件美好又幸福的事情。


  https://www.biqivge.com/book/71202982/257898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