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太宗文德传 > 第七十章 一弦一柱思华年(三)

第七十章 一弦一柱思华年(三)


  “花蕊的外祖?”

  同一时刻,唐国公府门外的大道上,李世民带着扶英,一路打马,缓缓而归。

  “对。”李世民慢悠悠地把玩着马鞭,拖长了声音道:“也是姓崔的。”

  “姓崔?”

  “正是。”李世民笑吟吟地说完了这一句,看着自己这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侍童目瞪口呆的样子,又分外得意地挑了一把眉:“且,花蕊外祖还有一重身份。”

  “身份?”扶英只觉得,自己此时竟只会重复自家公子的话头儿了。

  李世民再点一点头,笑盈盈道:“博陵崔家的除族子。”

  “也是……除族子……”扶英声音淡了下来,眨了眨眼睛,突然就拍了一把大腿——这一下子,却是把他大腿夹着的马肚子也震得晃了两下,马儿敏感,立刻便惊惶躁动。

  扶英很是花了一番功夫才安抚住马儿,接着才兴奋道:“原来长孙小娘子是在给咱们传话儿呢!”

  咱、们?

  李世民确定自己很不喜欢这件事——居然有这么一天,他会从别的儿郎口中,听到这两个字跟象征着长孙慈的词话儿联在一处。

  不过看看扶英这张欢喜不胜的脸,他倒也没有过多想法,只点一点头道:“阿慈费尽心思传话儿出来,必然是叫我去找花蕊问个究竟——也许,这件事却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次,李世民把“叫我”这两个字,咬得格外重些,哪怕扶英这等直肠儿郎,也听出了些标榜的意味,眼睛一转,不由又是可气,又是可笑:

  公子呀,公子。无论是我这侍剑儿,还是人家长孙小娘子,左右都是你的,还跑得掉么?

  分得这么清楚……

  至于么?

  不过他腹诽归腹诽,真叫他当面儿挑明了说,他还是不敢的。只能是跟着李世民后面,一路快马加鞭地奔向高士廉在江都的别苑处。

  通报之后进得门,李世民第一桩事,便是去求高氏,要见那伤势尚未完全好透了的花蕊。只不料,他们却是晚了一步……

  “那孩子已然叫阿勉带着入宫去了。”高氏看着星夜奔来的两主仆,不由好笑无奈——这世侄的心思,她自然是明白的。

  无论是真心要帮长孙慈送个好使用的人入宫也好,还是想借此机会多见一见意中人也罢……

  他跑这一趟,都是抱着些势在必得的。

  如今得知自己的机会,竟被旁的人夺了,自然总是老大不如意。于是便见李世民听了这话儿之后,一脸不痛快道:“阿勉……可是舅舅身边那位笔墨管事?”

  他是知道这笔墨管事的。

  高士廉做为礼部治礼郎,日常里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依着前廷后宫中的各样大宴小会之需,誊写出各种各样的礼规教条来在一卷卷竹简上,分发下去。

  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而对于书成之后的礼条勘校,也算是他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了——毕竟手工誊写的东西,错漏难免。官中的校书郎们呢,又往往都被弘文馆、吏部、刑部、户部……甚或是那些史官儿们拘着去,专门对付那些更加繁复的律条,还有浩如烟海的文书。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手来,帮他礼部一个小小的治礼郎勘误……

  说到底,还是当今这位皇帝的荒唐无德,将礼仪只当踏脚纸的性子,才导致了这样的现状。

  不过好在杨广虽然荒唐无德,视礼仪如无物,但却极好面子——不说别的,就为了在那些被他用重金召入朝中,前来拜会的各国使节们面前不丢脸,他也断不能真教大隋内废礼,外失仪的。

  于是,这位皇帝便想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朝中官员不够使用,而这么一个校勘的人呢,礼部又确实少不得。那……

  就让礼部各位官员自己家中的人,顶上些校夫夫子的名儿呗!

  这些校书夫子虽然没有官身,不能占官籍。但好歹也得从主……

  只要给有家人顶了校书夫子用的礼部官员们,按着人头多发点儿俸银,不就好了么?

  多好的法子呀!又省了朝中官员所需的一大笔开支,又省了好些个官身官籍的名额……还白得了好些劳力……

  多好的法子呀?

  ……不管礼部的人怎么想,至少杨广自己是觉得,这法子真心不错的。

  因此,虽然明知这样不合适,也不合理。但奈何有个皇帝老子将自己的话儿当成了天理,他一说,就觉得天下人都得依……

  礼部的这些官员们,也只得老老实实按着皇帝的要求去做了。有些聪明的呢,甚至还将此当成一个替自己多谋些收入的法子——

  明明只使用了一两个小书僮的,就硬是敢往皇帝和吏部面前,报上五个十个校书夫子的名儿。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甚至有些人跟吏部的大员们暗中来往密切,或者沾亲带故的,直接就拿了百十个校书夫子的单子往吏部上报批,回回落下来的大笔银子,都二一添作五,两两分了才是。

  他们也不管这是不是吃空饷——左右吏部负责官员政绩考评。只要吏部大员们说不是,那便必然不是。

  甚至有几个更狠些的,报了一二百个校书夫子上去,该校对的文书,却是找了自己门下的些子初入学的门生、亲信来胡乱校对一番,便算是完了活儿。

  因此,像高士廉这样拿了两个笔墨管事往上报,还真就只让陆勉之与吴棣两个最得力的去做这些校勘工作的……

  竟只不过两三人而已。

  甚至就连另外那两三人,都是五姓七望家里的高门望户,手里不缺使用的。不似高士廉,末宗旁支,手里银钱也只够使用而已的人家……

  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了高府有趣儿的情况——府中上下所有的笔墨要事,都得挑着高士廉休沐之日,方可进行。

  否则,平日便是鲜于氏自己写了封急折子,赶着往宫中皇后面前递的大事,也得外出寻了巷口里中的那些摆摊儿书生们给做个校书夫子,把笔墨都校好了不出错儿才成。

  思及此,李世民便一连串地摇起头:“这不成,不成!他们两个,还是多多留在舅舅府中使用的好。”

  他这话儿说得在情在理,可在扶英的耳朵里听着,却偏偏多了另外一种含义……

  是呀!

  谁会喜欢自己倾慕已久的小娘子与自己每每传话儿时,竟然还隔着这么两个年青风流的笔墨管事?

  扶英抿嘴,心中暗乐。


  https://www.biqivge.com/book/62378/5378533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