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气运化生 > 第十四章 授道

第十四章 授道


  …

  魏婴得了陈云仲之助,脚下健步如飞,出了金蟾庙之后,急着向家中赶去。

  这一回,不过用了小半个时辰,就回得家门,来到床榻之前,他满脸喜色对母亲轻声言道:

  “娘亲,孩儿得了仙师关照,今日就要跟着师父一同修行,这便接你同去。”

  说完之后,他便将自家母亲扶起背在身后。

  魏氏虽久病在床,但好歹是个成人,魏婴平日里助其翻身擦拭时,也要费去好一番劲。

  可如今却丝毫不觉着吃力,轻轻松松就将其背了起来,心中兴奋喜悦之余,也不免对传授自己这等“仙法”的陈云仲感激涕零。

  心中下定决心一点跟师父修炼有成后,一定要报答师父的师恩,决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

  杨不悔回家后,一番解释,不听母亲苦苦哀求其不要离家,一意只想跟随陈云仲学本事。

  反倒是其父改了态度,道:“罢了罢了,你也长大了,有自己想法了,父母也不懂什么神通道法,能帮助你的也不多了。”

  “今后自己努力去吧,跟着你那师父多学一些人生道理,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好好照顾自己,多吃一些蔬菜,不要只吃肉。”

  “多带一些钱。”

  “到处小心,别被骗子骗了。”

  “家里这周围都没混好,还到外地,总之,多保重。”

  “玩累了就早点回家。”

  往日里不怎么说话的父亲,今日不知怎么了,话匣子说个不停。

  杨不悔早已湿润的眼里不断泛起泪光。

  …

  大道不悔!其仍然狠心离开了家。

  赶着两匹龙鳞马的马车往金蟾庙而去。

  偷偷回头再看了几眼父母,心道:希望兄长与妹妹能照顾好父母。

  心思有些沉重,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成本事。

  …

  来时一身轻松,回去变成了四人而行,两个孩子加上魏氏的身体不好,也不能带着他们飞行,几人就上了杨不悔带来的马车。

  由杨不悔驾车,往雁门城而去。

  这魏婴一普通人家,马都没看见过几次,城里估计没去过,路也不认识,自然不能让他驾车。

  …

  …

  鬼头林官道

  “《丹阳真人语录》中言: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趁着行路这段时间,陈云仲对着二徒讲授一番修炼之道。

  “由此可知,修炼之道之始,之根基,在于练气。”

  “这修道第一步,就是感气,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

  “第一气,为人之气。《难经•八难》有言,气者,人之根本也”

  “人之气有管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所谓的武学功法,培育的便是此等气。”

  “第二气,为天地之气。此气感应成功,便真正的入了练气之道,称为练气境。此时活过百岁不成难事。《知北游》中记载,人之生,气之聚也。”

  “天地之气,又称元气,灵气,为先天之气。气从出生便存,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后天之气则是指水谷之气,有些武林高手便是吃了某种灵药人参之类的,忽然内气暴涨,就是此等原理。”

  “纳先天之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养精气。两者相传于上中下三丹田。”

  “先天之气为后天之气的摄入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培补先天元气,故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故《还真集》说:非先天不能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

  “练气不断的积蓄,打通浑身经脉,便是练气境的不断突破,直到十二重练气圆满,方可准备筑基。”

  “筑基之道,顾名思义,就是奠定基础的阶段。”

  “《类经》中言:“精之与气,本自互生。这筑基之境就是精与气合,不断的融合汇聚,最后达到炼精化气之圆满,真身无漏。便是为师现在的境界,一举一动周身不泄,甚是神威,寿命更达三百之多。”

  “若不漏,则固肾强精为“筑基”之要。由此,筑基圆满前不宜泄了初阳,此言你等谨记。若泄,则筑基之道难之又难,相当于精与气合之时,入了杂气,筑基漫漫无期。”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下一境,便是那金丹境,金丹一满,寿过千年,是为千年老怪。”

  “《青华秘文》中言,金丹之通,始终以神而用精气者也。”

  “金丹,是以神驭精气,因此筑基圆满突破时需要有外物防备天魔入侵和心魔作乱。此时刚刚炼神,神识还尚弱小。”

  “《大道箴言》中记载: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

  “金丹之境,神与天地合,一举一动皆是天地之威,号为天人!”

  “《紫清指玄集》说:“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

  “金丹一成,我命由我不由天。”

  “再一境,就是元婴期。此境更是千难万险,入则活个三五千年不是难事,更能不断转生,重修一世。”

  “金丹三元合一,返本还元,则成元婴境。”

  “元婴,元婴,那三元合一的状态,内孕强大的生命力,先天团聚,便成了一元婴。”

  “此境便涉及造化了。元婴生于无形,其气又谓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的循环动力,元婴一成,即炁落丹田,此时元婴成形,出行,驰骋天地,好不快哉!”

  “也是有此元婴,如同普通婴儿,可以不断的转生,有莫大威能。”

  “再就是更令人向往的元神之境了,此境一成,可成陆地仙人。元神不死,则寿命不断,甚至被打碎肉身,元神也能存在万年。”

  “《参元录》中言: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淮南子·原道训》说:“神者,生之制也。也就是说成了元神,就普通自然之灵,几乎可以不死。虽无人灾,但元神亦有三灾五劫。”

  “元神者,收天地之威,却不普通那凡人生老病死,死后反哺天地。而是长久不衰,则天地以三灾五劫来收之。”

  “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欲念之神。此境我也不知如何神奇,如何入,我师也无入此境,对此也所知甚少,只告诉我不要好高骛远,你等也谨记。”

  …

  “此些言论,说与你二人听,希望你二人能持之以恒,求道不辍。知这修道之路之难之险,常抱有进取之心!”

  “是,师父,我等知晓了。”

  陈云仲短短几语,道尽了修道之路上的凶险变化,直指大道。

  二人眼睛里精光闪闪,心中无比向往。

  …

  “前面只是大体上为你们二人讲解了修道之路上若求的境界和困难,而修道不仅仅是修炼,更是修心,既修外在,又修内在;外在强道悟道,内在心境历练;最后达到身心合一、物我超然的忘我境地。­”

  “修在先,炼在后,要修心、修德。”

  “修心重于修身,修内重于修外,内容决定形式;外在行为受心灵驱使,所以要修心养性。”

  “修炼要往内找,往内修,没有往外找的,往外找别人的不是,别人的不对,那是修魔道。”

  二人眼中亮闪闪的,直瞅着陈云仲

  …

  那金蟾庙老蟾蜍,心性不足,入了吃人的魔道,其结果早已经在它吃人的那一刻注定。

  修心,修德,则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就如那金蟾,本为凡为善,功德到了境界突破自然顺其自然,其却急于一时,失了本心,真是可悲可叹!

  …

  …

  …

  


  https://www.biqivge.com/book/58716/6211865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