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

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


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

        刘伯温说的那是心甘情愿,心服口服。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并没有把第三道题拿出来,而是问道:

        “伯温啊,你以为科学一道,于大明到底有何意义?”

        科学!

        这是朱标上次回来之后,在朱元璋耳边念叨最多的。

        只有科学,才能提高大明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

        而人口,便是一个封建王朝国力的印证。

        “科学?”

        刘伯温微微一愣,问道:“陛下所言,是科举之学吗?”

        在明朝,科学这个词虽然已经有了,但与现代的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

        科举之学?

        朱元璋也是被刘伯温这一反问搞的有些懵。

        朱标是和他解释过科学的内涵的,但此刻老朱并没有和刘伯温解释,而是将错就错道:“算是吧,伯温,明年朕就要重开科举了,伯温你有什么看法吗?”

        科举的事情,也是朱元璋烦忧的一件事。

        刘伯温顿了顿,说道:“陛下大善,科举重开,遴选大明人才入朝堂,自然是大大的好事。”

        漂亮话刘伯温还是会说的,况且科举之事,本身也是有着诸多好处。

        刘伯温自己是读书人,这事肯定是支持的。

        朱元璋却是微微一叹道:“可惜啊伯温,苏璟那小子却说这一次的科举,举办完就得停。”

        在刘伯温面前,老朱并没有隐瞒苏璟的事情。

        毕竟刘伯温已经知道了很多苏璟的大不敬之言论,不在乎多这一点了。

        “陛下,苏先生真这么说了?”

        刘伯温脸色微变,朝着朱元璋确认道。

        朱元璋点头道:“自然,只不过他没说到底是什么原因,朕也颇为苦恼啊。”

        好好的科举,本来是大好的事情,心情也相当的不错。

        就因为苏璟的这一句话,直接让老朱的好心情没了。

        难受!

        相当的难受!

        刘伯温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便沉默了。

        赋闲在家的日子,他深刻的研究了苏璟所言的王朝覆灭论,无论是封建制度,还是天象气候等。

        遍寻古籍之后,他对于苏璟所言那是五体投地。

        这会苏璟在刘伯温的心里,那和天上的仙人没什么两样。

        所以,苏璟说科举会停,刘伯温没有丝毫的怀疑。

        他现在想的是,为什么科举会停?

        “陛下,臣可否了解下明年科举的全部章程?”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回答道:“自然是可以,因为是大明朝的首次科举,所以此次科举由朕主持.”

        老朱侃侃而谈,把科举的详细内容说的很清楚。

        毕竟是大明朝的第一次科举,朱元璋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全部的细节,他都知道。

        “大概就是这些了。”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朱元璋总算是说完了。

        刘伯温听完全部,脑海中不断的思考着其中的问题。

        苏璟说会停,那肯定有理由,这理由到底是什么?

        科举的章程,其实历朝历代都大同小异。

        朱元璋初次定下的科举章程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属于省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参加考试的是一些通过州县考试的“秀才“或生员,他们考中后就成为“举人“,其中第一名叫“解元“。

        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第一名为“会元“。

        会试中式者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也就是金銮殿上朱元璋亲自出考题现场作答。

        考中者分三甲,其中一甲只包括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统称“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统称“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统称“赐同进士出身“。

        通过参加殿试中进士后,统统被授予官职。

        一般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甲、三甲考选庶吉士者可为翰林官。

        其他则被授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太常、国子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

        考试内容上,以四书五经为命题范围,八股文为答题规范。

        刘伯温整体上停下来,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问题。

        元统元年,刘伯温便参加了元朝的科举,还中了进士。

        他是亲身经历过科举的,朱元璋这次的科举制度,他一时间是真没看出啥毛病来。

        “怎么样,伯温,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他本来倒没有想问科举的事情,只是刘伯温误会了科学一词的含义,便聊到了。

        既然聊到了,老朱也是很想知道刘伯温到底是何看法。

        刘伯温回答道:“陛下,臣愚钝,尚未看出有什么错漏,或许苏先生所言并一定代表的是科举制度的问题。”

        若是苏璟在这,肯定要扣一波666了。

        刘伯温的脑子转的还是快的,这科举叫停,也不一定是科举本身的问题,可以是其他的原因是不是。

        “说的好,伯温!”

        朱元璋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刘伯温的话让他醍醐灌顶,十分的受用。

        刘伯温当即道:“臣也是只是猜测而已,若是想知道为什么,还是得问苏先生。”

        刘伯温现在也有些好奇,苏璟所言科举会停的原因是什么?

        “这倒是。”

        朱元璋点点头,看向刘伯温道:“伯温,伱可想再见见苏璟?”

        再见苏璟!

        刘伯温一听到这话,神色顿时变得不自然起来。

        苏璟!

        他以为自己这辈子是没机会再见到了。

        毕竟现在的自己已经被朱元璋猜忌,而苏璟的那些理论知识,无一不是君王忌惮的。

        他看向朱元璋,但从朱元璋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这是试探吗?

        刘伯温的心里在犹豫,他不傻,知道自己现在回答什么最好。

        但苏璟的那些理论,越是研究便越是沉迷。

        “陛下,臣想见。”

        刘伯温终究还是遵循了内心的想法。

        明哲保身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但苏璟所言大道,是刘伯温毕生之追求。

        那可是比屠龙术还要高深的至理。

        即便真的是试探,刘伯温也认了,他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哈哈。”

        朱元璋笑了起来,第一时间却是没有说什么。

        这让刘伯温的心底有些发毛,朱元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然而话已出口,此时不管朱元璋的想法是什么,都没有更改的可能性了。

        刘伯温只能硬着头皮耐心的等待着。

        “伯温,你太紧张了,想见苏璟而已,朕又不是什么不通情理的人。”

        朱元璋笑着说道:“说起来上次朕去苏璟家中过中秋的时候,他还提了几句你呢。”

        看起来朱元璋并不是有意试探自己的样子,刘伯温心底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苏先生提到臣了,不知道他说臣什么了?”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看了看桌上的数学题道:“就是这算学之道,苏璟说伯温你的算学之道,相当的高。”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有了朱元璋今日过来一事。

        “苏先生真是太高看臣了。”

        刘伯温立刻说道,这才刚解过两道题,刘伯温对于苏璟的算学水平,那是相当的钦佩。

        朱元璋说道:“伯温,你可太谦虚了,这两道题,那可是难倒了大本堂内的诸多学官。”

        想到这事,老朱这心里对大本堂内的一众学官都有些不满。

        堂堂大明的精英,连几道算学题都解不开,真是丢人。

        还好有苏璟,不然卡奥斯心里不知道该如何看待大明了。

        当然,现在还有刘伯温。

        或许,让刘伯温在家赋闲,真是有些太浪费了。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心底里也在考虑着对于刘伯温的处置,是不是不太妥当。

        “臣不敢。”

        刘伯温立刻说道。

        朱元璋一旦开始捧人,那准没好事。

        和老朱打天下过来的刘伯温,又岂能不知道老朱腹黑的本质。

        “对了,差点跑偏了,还是说说这个苏璟的事情吧。”

        朱元璋继续道:“既然伯温你有意再见苏璟,那朕就满足你这个愿望,就这几天吧,你看看什么时候合适,朕派人送你去溧水县。”

        老朱办事,雷厉风行。

        “谢陛下!”

        刘伯温当即朝着朱元璋跪下,那是无比的感激。

        曾经刘伯温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再见苏璟,或者再见苏璟那也是朝堂上的会面。

        点头式的见面,想要深刻的探讨什么,那是没有可能了。

        没想到,现在朱元璋竟然就放他见苏璟了。

        这简直是意外中的意外。

        “好了好了。”

        朱元璋摆摆手道:“小事而已,伯温你何须挂怀,还是先想想,什么时候去才是真的。”

        “自然是越快越好。”

        刘伯温已经迫不及待,他有太多的问题想要和苏璟探讨了。

        但转眼间,他便想到了什么,朝着朱元璋恭敬道:“陛下,此次前去,需要臣做什么?”

        显然,朱元璋能放刘伯温去见苏璟,肯定不可能只是好心。

        必然有事!

        朱元璋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满意之色。

        他缓缓道:“此去溧水县,伯温你随意就好,只不过,朕有点事想要问”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嘱咐了几句,刘伯温听的很是认真仔细。

        “就这些,伯温你都记住了吧。”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说道。

        刘伯温拱手道:“臣已记牢,请陛下放心。”

        对于朱元璋想问的那些事,刘伯温并没有太过意外。

        苏璟掌握的知识,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或者说,对于帝王来说,太过重要了。

        即便是朱元璋,也不能免俗。

        “好。”

        朱元璋点点头道:“伯温,你在家中稍候吧,到时候会有马车过来的。”

        这刘伯温见苏璟,朱元璋那是肯定得安排好全部事项。

        将所有的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朱元璋的风格。

        “是,臣明白。”

        刘伯温点头躬身,无比尊敬道。

        事了,朱元璋也是直接离开了刘伯温的府邸,他是真的忙,没那么多时间在这一直呆着。

        刘伯温维持着躬身的姿势,直到下人回报朱元璋已经走远,这才直起身子。

        “我去书房有事,陛下的马车来了再叫我,否则不要打扰我。”

        刘伯温朝着下人嘱咐了一句,然后直接进了书房。

        随着书房的门被关上,刘伯温的神色也再没有了之前的淡然。

        那都是要装给朱元璋看的。

        站在书桌前愣神了一会,刘伯温便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了几本书。

        他仔细的翻看记忆着,大多数都是一些史料,平日里刘伯温早就翻熟了,但现在还是要再加强巩固一下记忆。

        和苏璟再见面,求教的时候,可不能一直翻书。

        此时的刘伯温简直就像是一个忐忑的学生,马上就要接受大牛老师的教导。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无法自已。

        此时的溧水县,苏璟的别院内。

        苏璟正带着朱标在做木工,斧子锯子刻刀砂纸一应俱全。

        “苏师,学生做好了。”

        朱标拿着一个做好的滑轮递到了苏璟的面前。

        苏璟接过,看了一眼,点头道:“做的不错。”

        说完,他便用这个滑轮加上绳子和木架,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动滑轮架。

        “定滑轮之前已经学过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现在,牛懿你来看看,这动滑轮是怎么一回事。”

        苏璟将一袋重物挂在了动滑轮的钩子下,往上拉起了绳子。

        随着滑轮的移动,重物被提了起来。

        朱标认真的观察着整个过程,并在在一旁用纸笔画出了草图。

        苏璟又说道:“来,牛懿,你过来试一下,用动滑轮提东西,和直接提的区别在哪里?”

        “是,苏师”

        朱标立刻点头,来到了苏璟的旁边,接过了绳子。

        先是拉着绳子感受了一下,然后再从挂钩上取下绳子试了下。

        只是刚试了一下,朱标的眼睛便亮了起来:“苏师,用上动滑轮好像更省力!明明多了一个滑轮的重量,为什么会如此?”

        要说滑轮,其实古代早已有之。

        最多的就是井口打水的那个汲水轮,其实用的就是定滑轮的原理。

        不过动滑轮,出现的时间就有点晚了。

        至少,此时的朱标是第一次接触到。

        苏璟淡淡道:“这就是你今天的课后作业,将用动滑轮提重物这个过程的受力分析画出来。”


  https://www.biqivge.com/book/55158891/96643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