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385章 剥削与被剥削

第385章 剥削与被剥削


第385章  剥削与被剥削

        不得不说,朱棡现在这觉悟之深,让苏璟十分的吃惊。

        三天的时间,朱棡竟然能有如此之变化,简直令人震撼。

        这也说明了,朱棡这些个皇子,其实都是可塑之才。

        “苏先生,为何刚才那老农谈及种田务农,似乎相当厌恶,农民难道就如此不值得去当吗?”

        朱棡没有在意苏璟的赞赏,只是朝着苏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苏璟没有回答,而是说道:“晋王,这会可是饭点了,午饭可有着落了?”

        朱棡立刻从怀中拿出一块大饼,然后掰成了两块,将一块递到了苏璟的面前:“先生,学生中午就吃这个了,先生也来一点吧。”

        “哈哈,好啊!”

        苏璟直接接了过来,没有任何的犹豫。

        大饼是最普通的饼子,没有任何的馅料,只是加入了少许的盐,有些咸味而已。

        要说味道,可以说没啥好吃的。

        但胜在敦实,即便只是半块,那也是非常扛饿的。

        朱棡见苏璟没有拒绝,脸上也是露出相当高兴的笑容。

        他知道,这饼子对于苏璟来说,平日里肯定是基本不吃的。

        无论是金陵饭店还是沙县小吃,好吃的东西都很多。

        即便是苏璟自己的厨艺,那也是相当的不错。

        能这么接受自己分的饼子,只能说苏璟没有介意他。

        朱棡咬下一块,在口腔中细细的咀嚼,麦子的香味,还有盐的咸味。

        这是粮食的味道,是劳作的味道。

        朱棡没有种过粮食,刚才与那老汉的闲谈中,大致的了解到了种子种入田地之后,农民需要做些什么,又要经历多少的时间和工序才能变成大米和面粉。

        这其中的劳苦,不用想也知道是不低的。

        “晋王,种田苦不苦?”

        苏璟突然发问道。

        朱棡停下了嘴,略微思索,回答道:“苦!”

        苏璟又问道:“那晋王觉得,农民没那么想种田,是怕苦吗?”

        朱棡只是简单回忆了一下刚才的老汉,旋即回答道:“肯定不是。”

        苏璟点点头,继续道:“那他们怕的是什么呢?”

        这……

        朱棡沉默片刻,脑海里想到的是老汉的回答。

        “天灾人祸。”

        朱棡看向苏璟,回答道。

        苏璟笑了笑,对着朱棡说道:“晋王,你这不是得出了答案了么。”

        “种田苦,但苦了就有收成,有收成便能生活的更好,如果真的能这些的话。”

        “偏偏这世间难有如此简单的事情,天灾人祸一出,遭罪的便是农民。”

        说这话的时候,苏璟不由的想到了上辈子。

        农民依旧是最苦的。

        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却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农民的问题。

        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并不是天灾人祸所能解释的了了。

        朱棡默默吃着手里的饼子,小心翼翼,没有洒落一点饼渣。

        这可不是他伸伸手就拿到的,而是扛包换来的。

        只有真正付出了劳动,才能明白粮食的可贵。

        苏璟也没说什么,缓缓的将那半块饼给吃完了。

        大中午的,阳光炽烈,两人也从田埂旁转移到了一颗大树下。

        朱棡看着远处连片的农田道:“先生,那如何才能让农民不觉得种田苦呢?”

        苏璟淡淡道:“晋王为何想要农民不觉得种田苦呢?”

        朱棡一愣,随即回答道:“因为只有农民多多的种田,粮食的产量变多了,大明才能强盛。”

        粮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这一点朱棡还是清楚的。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粮食。

        “大明的强盛,与农民又有何关系呢?”

        苏璟继续问道。

        朱棡想也不想回答道:“大明强盛,农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更加稳定的当农民,才能生活的更好啊。”

        “晋王,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苏璟转头看向朱棡,眼神里带着一丝质问。

        朱棡被苏璟这眼神给震住了,愣了一会,这才回答道:“先生,这难道还有错吗?元末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是父皇扫清了所有敌人,建立大明,这才有了如今的安居乐业。”

        元末的乱世,距离现在可没过去多久。

        天下战乱的样子,根本不需要从什么典籍中寻找,只需要回忆便足够了。

        “既然如此,那为何农民并不是如你想象的那么开心呢?”

        苏璟淡淡道:“大明的存在,或者说国家的存在,对于农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晋王伱认真想过吗?”

        国家和百姓,这是一大一小两个东西。

        苏璟的问题,让朱棡有些诧异,因为他之前从未想过。

        “先生,大明便是大明,在大明的农民便是天子的臣民,这关系不是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的吗?”

        朱棡回答道,但话语里带着的是疑惑。

        苏璟摇头道:“晋王,你错了,从来都没有什么自古以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是前进的,是变化的。”

        “甚至国家这个概念,也是在发展中才出现的,国家与百姓,大明与农民之间,说到底就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这才是导致农民并不那么喜欢种田的根本原因,被剥削者怎么会喜欢自己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中呢?”

        剥削和被剥削?

        朱棡的脑子再度嗡嗡起来,因为这是他不曾接触的概念。

        当然,剥削这个词,他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

        贪官污吏被判处死刑的时候,罪名里常有的一条,便是剥削鱼肉百姓。

        只是他怎么也无法理解苏璟这对于大明和农民之间的定义竟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先生,若是如此的话,那大明岂不是最大的贪官?”

        朱棡朝着苏璟询说道,满是不解。

        苏璟微微点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晋王你这话没什么问题。”

        <div  class="contentadv">        “大明的存在,亦或者说国家的存在,便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剥削上,而其中处于最底层被剥削的百姓,便是农民。”

        “我知道晋王殿下现在还不是很理解,有诸多疑惑,现在的大明轻赋税,还有各种鼓励政策,这不是在给农民好处么,怎么能是剥削呢?”

        “但我请晋王殿下不妨想想,若是没有大明,也没有其他国家,就不存在国家的时候,农民种田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若是想不出来也没关系,《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总读过吧。”

        《桃花源记》?

        朱棡眉头蹙起,这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什么难事。

        相较于朱樉的文盲,朱棡读书涉猎很多,更不要说陶渊明的作品了。

        《桃花源记》他很熟悉,也很快回忆好了其中的内容。

        但他还是不能理解,这《桃花源记》和苏璟所说的国家与百姓又有什么联系。

        “先生,《桃花源记》学生读过,只是不知其中有何奥妙?”

        朱棡询问道。

        苏璟笑笑道:“复行数十步之后,你可还记得?”

        朱棡当即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背诵速度,直接把苏璟给吓了一跳。

        上辈子这是初中必背古文,但明朝,这种类型的文章,主要还是看个人兴趣。

        只能说朱棡平时读书,是真的很多。

        “不错,这里描绘的是桃花源内的美好生活,晋王觉得,这桃花源内的农民,会讨厌种田吗?”

        苏璟随即问道。

        朱棡想了想回答道:“自然不会,如此恬淡自得的生活,怎么会讨厌呢?”

        苏璟又问:“那晋王认为,为什么他们不讨厌,或者说,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如此之快乐,并且维持了这么久。要知道,他们的祖先可是先秦的时候就来了此处了。”

        听完这话,朱棡陷入了思考之中。

        苏璟刚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国家和百姓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这等于是给了答案,让自己寻找过程。

        桃花源里是没有国家的,这些避难的人在这里,就是一个村子。

        他们的生活,为什么能如此的安定和谐舒适呢?

        天灾人祸!

        桃花源里几乎是没有天灾,这方面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而人祸的话,只有这么点人,没有战争,也有贪官污吏。

        农民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完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没有国家,按照苏璟的说法,那不就是没有剥削了么?

        什么是剥削?

        朱棡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东西,苏璟刚才所说的剥削,或许是他理解错了。

        “先生,您所说的国家剥削,到底指的是什么?”

        朱棡朝着苏璟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苏璟心中也不由的点头,这脑子聪明的就是不一样。

        “想要知道这个,就得先理解什么是国家。”

        苏璟淡淡道:“国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由无数的人民组成的,其中必然会有不同层次的存在,皇帝御万民,地位上就不是对等的。”

        “皇帝对于百姓的剥削,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再贤明的君主,都无法避免。”

        “说的直白点,一个王朝想要存在,就必然有官府有朝廷有官员有军队对吧,他们占据的权力和地位,对百姓形成了统治地位,这样的地位差距自然容易产生剥削。”

        “农民作为被剥削的存在,明明是生产粮食的人,却需要缴纳赋税,被贪官盘剥,被战乱侵扰,对于自己生产的粮食没有任何分配的权力,这样的农民,又怎么会过的开心,种田种的开心呢?”

        “当然,这不是皇帝的错,也不是官府和朝廷的错,只是这么大一个王朝就得这么维持下来,这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而不是简单的小家庭,方方面面都要钱要粮。”

        “钱粮是剥削者剥削的最直观的东西,还有劳力,生产力等等。”

        苏璟平静的话语烙印在朱棡的心中,他第一次对大明,或者说对国家产生了质疑。

        “先生,难道没有王朝才是好的吗?”

        朱棡朝着苏璟问道,眼神中的迷茫越发的大了起来。

        苏璟摇了摇头道:“谁知道呢?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吧。”

        这可是苏璟上辈子都没能不知道的事情,无论是先贤苦思冥想都得不到答案。

        当然了,朱棡能有这样的思考,已经很让苏璟惊讶了。

        或许,自己回事点燃朱棡内心之火的引子也说不定。

        “先生,难道真的无法长久的做到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吗?《桃花源记》里的记录,不能成为真实吗?”

        朱棡朝着苏璟说道。

        历史朱棡读了很多,也知道王朝的寿命大概是多少。

        苏璟笑道:“那就要看晋王口中的长久是指多少时间了,若是一代人,几十年,那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若是时间拉长,几代人的话,那难度就大不少了,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如果想要十几代人皆是如此的话,几乎没有可能了。”

        朱棡默然,他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

        在溧水县,他已经体验了两日半普通百姓的生活,努力生活真没有半点的夸张。

        如果这样的生活,需要一直持续下去,而没有改变的话,那想想便是绝望的。

        这也是他想要从苏璟这里找到改变办法的原因。

        改变!

        朱棡想起了自己的父皇让自己带给苏璟的话,刚才的时候他就转达给了苏璟。

        当时的他还不甚了解,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的强调改变。

        现在想想,朱棡似乎有些懂了。

        变!

        对于大明来说,可太重要了!

        但如何变,怎么变,他没有丝毫的头绪。

        “先生,难道就没有一点方向吗?”

        朱棡不死心的继续追问道。

        苏璟看着朱棡,脸上已经有了意外之色。

        朱棡这小子,是不是想的有些太多了,自己可没想过要谈到这一步的。

        “晋王,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方向,到底指什么?”

        苏璟说道,他得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搞错了。

        朱棡立刻道:“自然是改变这一切的方向,剥削与被剥削,这样的存在,太不合理了!”

        苏璟脸皮跳动,他实在无法想象,朱棡竟然会说出这种话。


  https://www.biqivge.com/book/55158891/949158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