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宫小伴读 > 第67章 战端

第67章 战端


转眼到了除夕,太子被禁慈庆宫的消息不胫而走,苦于新年将至,众臣不好寻皇帝麻烦,想着看看年后情形如何,再做打算。

        细雪长扬,钉有八十一颗金色门钉的深朱宫门缓缓打开,缇骑步履匆匆而出,抬着皇帝给文武百官的除夕之礼,分走送往各处。

        夜色之下,这些飞骑无暇顾及两边草木凋敝,只想着忙完御差、领了御赐,回府赶上围炉守夜这一旧俗。

        就在缇骑走后不久,忽然有一戎装男子纵马急入宫门,单手握缰,另一只手高高扬起,举起一封夹着羽毛的书信,刺耳的声音划破天际,“报——”

        “军中急报!”

        随着他的声音,原本熄灯之殿次第而亮,烛火煌煌,照得宫城之内宛如白昼,一直延到乾清宫。

        皇帝尚未卧息,于除夕之夜闭眼敲着紫檀木鱼,哒哒之声传得悠远,不知道想传给何人听。

        他脑中一阵刺痛,睁开眼就看到李矩踉跄而入,久历风波的御前太监身后似有野马狂牛,追撵着他入内。

        “陛下!”李矩脸上血色尽失,“平阳斥候来报!”

        皇帝手握敲木鱼的犍槌,缓缓站了起来,“慌什么?”

        李矩嘴唇止不住地颤抖,“他报的是,蒙军南犯,雍凉、宁夏失守!”

        皇帝手上犍槌一松,顺着四五级木阶骨碌碌滚到李矩眼前。

        李矩不敢抬头看皇帝神情,一颗心像是被人攥紧,不断拧扭着。

        “宣……平阳斥候。”

        皇帝席地坐在红木阶上,衣摆落地,干瘦的手掌青筋浮现,随着呼吸一跳一跃。

        平阳斥候遵圣命而入。

        接连几日风尘仆仆,他的衣甲落满泥浆,原本就脏污得不像话,今日又下着雪,头上、脸上、袍甲上的泥浆与白雪混在一块儿,入了暖殿,雪化于泥浆之上,跪着的膝盖处,化出一摊泥水。

        “回禀陛下,一个月前,蒙兀南下进犯,连夺雍凉、宁夏之地数城。十日前,前方斥候将此战消息传到平阳,末将马不停蹄,持信自平阳而来,奉于陛下。”

        他跪身将夹羽书信往前一伸。

        李矩两手接过,只敢垂眼递给皇帝。

        皇帝取了过来,把羽毛抽出,随意往身旁一丢,指骨瘦到分明的手掌慢慢打开了那封书信。

        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慢且认真。

        当看到“不能克敌,定西已失”八字,喉头出奇得痒,抑制不住地猛力一咳,喉血喷涌而出,射落纸面。

        “陛下!”李矩被血吓得几乎要昏死过去,手脚并用地爬上红木阶,扶住皇帝。

        “不碍事。”皇帝嗓音干涩,像是年久未修的琴弦所发出的,挥了挥手,“取巾来。”

        “朕再问你,前方斥候是哪一前方?”李矩被他支使去拿巾帕,皇帝气息已经微弱下去,说出来的话却还是沉稳。

        平阳斥候是军中人,曾上沙场杀敌立过功,自然知道血腥味闻起来如何,他嗓子一干,只觉陛下关心前方将士到此地步,不退蒙兀,不配自诩忠君之人。

        他哽声道:“雍凉定西。”

        “报信之时,情态如何?”

        “身负数伤,血流不止”,平阳斥候回忆起当时场面,刚毅之人也不免哽咽,“将战报传给末将等人后,便在马上断气而亡。”

        李矩把一沓洁白巾帕捧了过来,皇帝信手取用了四五张,往唇边一抹,还想继续问平阳斥候些话,才起了个话头,又是一呕,压不住的喉血再一次涌在帕上,即使有四五张巾帕叠着,还是渗到他的手掌。

        腥味厚重,温热灼人。

        皇帝不在意地又取来些巾帕,把掌中、指缝的血色擦拭干净,“你……”

        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哑到没办法正常发声,指头点了点李矩,叫他凑耳过来,用气音道:“问他……定西百姓如何?”

        蒙兀之军凶残,有屠城之举,常常引刀刃向妇孺子弟,他知道。

        李矩听着皇帝说话,眼里不自知地含着泪,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听清楚了,下阶问了平阳斥候。

        “末将得信之时,蒙兀还只是坑杀兵将,不曾听闻对百姓下手。但是蒙军向有杀性,难保之后不会……”他说着说着,不忍心再说下去,“百姓重要,陛下也要保重身体。”

        皇帝撑不住地倒向一侧,李矩上阶搀扶,只听他道:“把……太子召来,五军都督也来。”

        他抬起一指,向平阳斥候方向。

        李矩知道皇帝意思,命他去正殿等着。

        皇帝眼里闪过一丝痛苦与迷茫,想起释惠和尚说的那些话,又虚声对李矩道:“先叫他来。”

        召人的功夫,皇帝更衣换裳,服下几颗褐色丸药,面上才有了一丝血色,声音还是沙哑。

        “你说过,湘淮之乱,从那些骤然出现的骑兵而起。骑兵骑兵,战马为先,那些马,是从雍凉廊道而入,一路随马队送到湘地、淮地。你能查到的事,太子没有告诉朕。”

        淡弱血腥气散在殿内四处,不细嗅闻不出来。

        释惠和尚稽首道:“臣不知殿下如何。只知道那些战马是蒙兀马,既然自雍凉而入,必然与蒙兀有关。”

        “初次南下为战,就势如破竹,不愧是朕的好儿子……”皇帝狠狠拍案,“李矩!召五军都督,命太子回宫。”

        太子离开乾清宫,重新跨过慈庆宫殿门时,狐裘落满片片雪花,玉冠寒凉似冰,面色冷淡。

        殿前有新拨来的禁卫把守,见他冒雪而归,眉沉目峻,不由挺拔了身姿,未敢轻视,只觉胆寒。

        殿内壁衣之后暗藏数十象耳刻花铜炉,把个空旷清冷宫室烘暖,又不至于太热。

        苏平手指灵活地给太子解着裘服带子,不敢触他霉头,低声道:“殿下,陈大人来消息了。”

        太子顺势把裘衣往他手里一递,径直绕屏风入内,绕过等他的人,坐到黄花梨麒麟纹圈背交椅上,“说。”

        那人执礼道:“回殿下,陈大人已查明湘地刺客与蒙兀有关。数支马队不惜重金做买路钱,从雍凉廊道南下,一路畅通。其后兵分三路,两路去湘淮鼓噪生事,一路专心刺探殿下行踪。”

        太子道:“蒙兀的事,从何谈起?”

        那人继续道:“陈大人截获这三路人马通信,见书信字迹如蚯蚓爬虫,遣幕僚观遍,恰有一北地之人,识出彼为蒙兀之字。”

        早已看到他手捏一张纸,太子伸手要道:“想必这就是名单。”

        那人反应过来,把纸递前,“所涉官员之名,皆在纸上,请殿下一观。”

        太子一目十行地扫阅下来。

        这份名单上的官员,除去名字、官职,还附写了家中藏银,在外为官,攒下数千两白银,若不是积年贪污,就是发了一笔横财。

        “陈大人派出的精兵,还在这些人家中查到錾有蒙兀字样的银锭”,那人补充道,“暗访中还得知,早在一年前,就有脸生之人到过这些地方,因说面上有伤,不好露脸,门人印象深刻。”

        “辛苦。去底下梳洗罢。”太子喜怒难辨,命他退下,于交椅上直起身来,看着那张薄如蝉翼的纸。

        他主政数年,查妄设火耗银罪行查得紧,地方各员少了暗钱。可新设的养廉银,他们也没少拿,就生生养出这些个卖国蠢蠹来!

        宫门一直喊到乾清宫的军中急报、罕见地于除夕之夜急召五军都督。

        还能有什么要事?必与蒙兀相干。

        除去这个,他又岂能猜不到皇帝已经对他猜忌重重?

        太子黑睫眨得轻缓,呼吸有序,闭上了眼。

        几息之后,他猛得睁开了眼,想起从梁伯仲处查到的书。

        “今夜寒气重,你等再多备下几个铜炉,殿下若要了,我也好立时添上……”苏平吩咐着小太监们做事,耳边一响,忙回身看去,见太子满身冷硬气,从屏风处绕出。

        他跑过去迎着,“殿下。”

        太子道:“替孤问她,那个和尚允了她什么?”


  https://www.biqivge.com/book/51533722/245265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