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顽帝 >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奏折提交上去,朱厚照就回去补觉了。

        弘治帝也知道为难了孩子,并没有强制他连议政和午朝都参与,只是一个早朝,先让他体验了一下,就招来一封挑战祖制的奏折,闹得他也有些哭笑不得。

        看得出小太子是有起床气的,可奏折说得也并非全无道理,寅时候朝,卯时上朝,不光他这个小孩子受不了,有些年纪大的朝臣也扛不住。

        可对于素来恪守礼教的重臣来说,朝纲祖制就是规矩,小太子尚未成年,就有胆子挑战祖制,若是等他长大真的继位当政,那还得了?

        才旁听早朝一次,就提出要取消早朝,这个先例万万开不得,一旦开了,那以后谁知道小太子还会有什么惊人之举,这种昏君暴君的苗头,还是尽早在萌芽阶段就捂死,万万不可助长其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君臣相得的确是佳话,可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君臣的利益是相对的。

        君强臣弱,君弱臣强,但凡有能力有魄力的大臣,都不希望自家的皇帝是个强硬派,否则皇帝一句话,大臣跑断腿。真正实干的臣子,最怕皇帝异想天开的主意。

        比如,何不食肉糜?

        大臣们不怕皇帝没主意,就怕皇帝乱出主意。任性的皇帝,远比无能的皇帝对大臣们的杀伤力强大得多。

        哪怕小太子提出改变早朝这事,其实对几位都五六十岁的内阁大佬有好处,可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征兆。

        皇帝依循祖制,表示他会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让大臣们可以用规则来约束皇帝的行为,不至于太出格。

        可这规矩一旦打破,只要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这是暴君的苗头,危险的征兆,一定得掐死在萌芽期。

        所以就算有利于他们,阁老们也不敢接受,开这个先例。

        弘治帝听他们一个个慷慨陈词,说得“有理有据”,小太子不过是提议早朝推迟两个时辰,却像是捅了个马蜂窝。

        他有些疲惫地揉揉额角,叹道:“朕今日身体不适,就先散了吧。”

        几位阁老正准备力劝皇帝,不可纵容小太子,没想到皇帝突然告病要休息,他们也不敢说不,只得先劝皇帝保重身体,方才忧心忡忡地离开文华殿。

        从小太子旁听早朝,到皇帝告病,让他们隐隐感觉到有件大事正在皇帝父子间酝酿,关系到整个大明王朝的未来,让他们不得不提起心来,苦苦思索对策。

        果然,文华殿议事提前结束,当日的午朝也临时取消,甚至连下午的经筵侍讲也暂时不开,众臣只听说太医去侍奉皇帝,至于皇帝的身体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

        一向勤政的弘治帝突然“请假”,让群臣震惊之余,终于开始正视小太子提出的问题。

        早朝,真的有必要那么早吗?

        祖制,真的就一点儿不能变吗?

        前朝成化帝怠于朝政,别说开午朝,连早朝都经常不开,以至于朝政被万贵妃和宦官把持,结党营私,险些让成化帝绝后。

        他们是没改祖制,就是不遵守,大臣们又能如何?

        弘治帝这些年宽厚待人,对大臣相当仁慈,除了纵容张氏兄弟之外,真是没多少污点。如此也养大了臣子们的心,犯言直谏还能得到皇帝嘉许,青史留名,对于将名声看得比性命还重的“清流”而言,当真是刷声望的好时代。

        可现在弘治帝因为小太子,“罢朝”了。

        就连朱厚照自己,一个回笼觉睡醒,都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居然会是这样的走向。

        他那个素来温和仁厚的父皇,突然支棱起来了。

        一听到高兴旺和魏发达绘声绘色地讲述文华殿议事后阁老们的表现,朱厚照对这两个家伙的八卦能力先是表示了认可,然后就让人给自己更衣,立刻去乾清宫探望父皇。

        这是他惹出来的麻烦,总不能全让父皇替他顶着吧。

        更何况,他是真的十分担心父皇的身体,才会提出推迟早朝的时间,毕竟对他而言早期睡眠不足耽误长个子,还可以补觉,可父皇原本就虚弱的体质,这样个折腾法,上什么神仙十全大补药都补不过来。

        还没进寝宫,就闻到了里面传出的药味,朱厚照不禁想起在万岁山时,看到乾清宫上方的空洞。那是因为弘治帝身上的龙气消散,就算李广用符箓阵法调动国运和子孙后代的命数填补,却越补越亏,成了个无底洞。

        起因,就在于李广的术法来路不正,张皇后一家又拖了后腿。

        夫妻本一体,尤其是当弘治帝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已经和张皇后的命运绑定一生,就必然要替她承担她和她家人作恶时带来的恶果。

        这也是朱厚照必须要斩断张氏兄弟伸进皇宫之手的原因。

        弘治帝半倚在床上,还在翻看着奏折,何鼎在旁伺候着,一见小太子进来,就急忙上前相迎。

        “殿下……有劳殿下劝劝皇上,太医说了皇上需要多休养,尽量少耗费心神,可皇上坚持要看完奏章才肯休息。内阁那边昨日送来的奏折尚未批复,今日又多了许多,如此下去,何时才是个头啊!”

        何鼎说完,才惊觉自己居然对着小太子在发牢骚,赶紧弥补道:“臣不该妄议朝政,只是担心皇上身体,还望殿下见谅。”

        “你没错!”朱厚照摆摆手,径直走到床前,抢过了弘治帝手里的奏折,“是父皇不遵医嘱,错在父皇才对。”

        弘治帝不以为忤,反而笑着望向儿子,“这可是你自己从朕手里接过去的,不让朕看的话,你来看?”

        其实从儿子闯入坤宁宫的那一天开始,弘治帝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些变化,他身为一国之君,虽然说不上有什么大才,但这一生能任用贤才,识人之能还是有的。

        更何况这是他一直最关注的儿子,突然之间转了性一般,不再跟着刘瑾和那些小太监们胡闹瞎玩,而是“有意无意”地弄出不少好东西来,这种变化,他当爹的如果还看不出来,那真是白当爹了。

        好在,儿子仍然是那个儿子,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和智慧,加上他自幼被养出来的脾气,似乎,比他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既然如此,那么老子累了,就该儿子上了。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https://www.biqivge.com/book/39511593/24461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