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 > 第466章 诬告

第466章 诬告


灶间里,传来麦香的甜甜的味道,细白面掺着玉米面,很是劲道。

        五福掰了半个馒头,咬一口,眯着眼睛,等待大娘继续讲故事。

        “五福啊,你喝一口汤,别一会儿吃噎到了。”

        平日也没有细白面的馒头,这是李神医上山,山匪们特地把昨日打劫来的粮食打开了两袋,他们自己舍不得吃。

        大娘说这些,倒不是为他们辩驳,而是想说,这些人都是好人,有血有肉的汉子!

        “大娘,知县公子看上青青,然后呢?”

        五福听话地喝了一口汤,又给大娘倒了一杯热水,继续手中的活计。

        “唉,事端,就出在这个青青身上。”

        李短腿和李青青家里有亲戚关系,但是李青青的辈分高,可以算是他的姑姑。

        知县公子玩腻了小家碧玉,又变换个口味,对村里的丫头下手,说自己就喜欢那洗不去的泥腥味。

        他派人抓走李青青,当晚就把人强了。

        “那个公子,真不是个人啊!”

        要大娘说,就应该剪断子孙根,一辈子玩不了女子,让他彻底地消停。

        “李短腿做工回家,得知自己的小姑姑被强了,李青青要死要活的,他咽不下这口气,跑到衙门告状。”

        大娘哀叹,知县老爷知晓儿子的德性,之前还闹出过人命,可那有如何?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来也没有不开眼的上门找事。

        李短腿,就是那不开眼的人。

        他状告知县公子,闹到咸池人尽皆知。

        最后,知县老爷迫于无奈,公堂问案,而李青青,就是此案的苦主,也是证人。

        原本说得好好的,在开堂前的晚上,知县老爷派人给李青青家送了一大笔银子,让她自己想好怎么说,不然后果自负。

        “被知县公子污了,没名节,那李青青一琢磨,就动了心思。”

        公堂上,李青青和她的爹娘反水,说自己到知府后衙是做工,和知府公子没一点关系。

        还诬告李短腿,说他在村里,偷鸡摸狗,品行不端,偷看寡妇洗澡,诸如此类,列举一系列的罪名。

        其中证人,还攀扯到李短腿的亲哥哥。

        “这些人,为了银子,胡说八道,丧了良心啊,早晚要遭到报应!”

        如此,李短腿就吃了三年牢饭,本是帮别人出头,却把自己送入大牢,受尽折磨。

        他出来以后,对没人情味的村里和家人,彻底死心,他被冤枉,三年来,李青青从未说去看他一眼,连道歉的意思都没有。

        绝望之下,李短腿投靠了日落山,做起打劫的买卖。

        “他不打劫,真没一口饭吃。”

        在咸池,商户都知道李短腿得罪过知县一家,到哪里做工,人家都不敢收留他。

        最后,他只能远离那个伤心地。

        其余的山匪,天南地北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个凄惨的过往,不提也罢。

        “那个李青青咋能这么做,她被欺负,李大哥出头,她还能反咬一口!”

        五福是个耿直的人,气得脸红脖子粗,不禁为李短腿辩解几句。

        吴起走到灶间门口,听到此,他有不同看法。

        “女子名节大过天,既然李青青被知县公子强了,失去名节,就应该主动自尽,而不是厚着脸皮活着。”

        李青青一死,就没这么多事,就算李短腿含冤,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你这人……”

        五福躲了躲脚,什么叫名节?她可是听王小七说过,南边女子礼教更加森严,走路都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隙。

        你说一个村住着,见面打招呼,再正常不过的,都还不行?

        要这么看,五福他真没有一点名节可言,可能这辈子都嫁不出去。

        “我怎么?”

        吴起背着手,晃着脑袋,“诗书有云……”

        大娘看到吴起,立刻转身出灶间,留下五福和吴起面对面。

        “既然你背着我上山,污了名节,虽然事出有因,但是也是事实。”

        吴起引用典故,最后怕五福不懂,又给翻译一下。

        “你那意思,我就得一根绳子吊死?”

        五福握拳,她发誓,只要对方有一点要点头的意思,她就出击,先胖揍一顿这讨厌的书生再说!

        “不,吴某并非此意。”

        吴起红了脸,表达含蓄,愿意对五福下半辈子负责。

        五福沉默三秒,转头出门,李短腿都说过,吴起脑子不好使,她为啥要和一个傻子较劲?

        吴起:……

        那傻妞什么意思?这是没看上他?

        这一切,李海棠并不知情,她寸步不离地守在自家野人夫君身边,看他脸色逐渐好转,心里的大石头暂时落地。

        解毒大概需要三日左右,她把脉,感觉到问题不大,若有余毒,普通的解毒丹就能清了。

        “夫人。”

        于嬷嬷站在门口,轻轻地喊一声。

        那日黑衣人说的话,她都听在耳朵里,越听越心惊,这比被黑衣人刺杀,还让她难以消化。

        山匪找到赵嬷嬷一行人的尸体之后,她壮着胆子,求其中一人帮忙搜身,在赵嬷嬷随性之物中,找到不少东西。

        多半是一些钱财,还有一封,阮家的书信。

        不过,不晓得出于什么原因,那婆子没交出来。

        “是这一封?”

        李海棠低头,发现信封有被拆开过的痕迹。

        于嬷嬷赶紧解释,她找到的时候,这封信就是开口的。

        “我知道,这是表哥给我的书信,被赵嬷嬷打开过。”

        李海棠低下头,随便扫一眼,当即明了。

        阮平之和她还有点交情,这封信告诉她,外祖母根本没生病,京都不太平,让她先假意答应赵嬷嬷,中途想个法子走散,让阮府的人找不到她。

        表哥肯定没想到,赵嬷嬷一个婆子,有胆子私下拆信。

        难怪看了不给她,既然外祖母没事,那么让她去京都,难道是有什么谋划?

        “夫人,阮府的人都死了,咱们这一趟的京都之行……”

        于嬷嬷面色纠结,想知道自家夫人后续的安排。

        “京都那边,送一封信过去。”人死了,但是具体过程,李海棠还和阮家说道下,关键时刻,面对追杀,马上出卖主子,阮家的下人,还真是心眼活泛啊!


  https://www.biqivge.com/book/30573/212125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