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名著反派救助站 > 第482章 弱宋老赵家的那些狗血事儿

第482章 弱宋老赵家的那些狗血事儿


罗炜这下明白了,汉灵帝的意思就是,这俩返回“虎穴”,估么还是因为老赵家的阴私的那点事儿。问题是人家家里的事情,自己有必要掺和吗?可不掺和也不行,要搞定魏衍还得靠赵珏的配合,而且是个人就不太可能没点八卦之心的,更何况是连学术界都没个定论的千古之谜了。

罗炜当然不能承认自己主要是冲着吃瓜去的,还得义正言辞的表示要把将宣和先生捞出来这件事进行到底。而汉灵帝也表示,干过皇帝的人的心思一般人未必能体会得到,比起旁人,他更能站在宣和先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这场大瓜,哦不,这场救人行动,他飞去不可。要把李鬼排除在外,这货自然是不干的,罗炜连劝带威胁的也拿他没辙,最后只得把人带上,前提是让他再三再四的保证,只看只听,不能说话不能惹事,事后也不许大嘴巴乱说,这才作罢。

碧池度假山庄的二期工程已进入了尾声,尤其是中轴的大观楼以东这片,连绿植的补种都快完成了。罗炜以前出入凸碧山庄,没少从这条路走,如今时隔多日,环境氛围早已焕然一新。

踩着台阶上了吊脚楼,隔着彩色玻璃,就能看见离着门不远的藤制沙发组上坐着高俅与一个陌生男子,由于角度的关系,罗炜只能看见高俅的大半张脸和陌生男子的小半张脸,更往里一些,临窗对坐的是宋徽宗与西门庆,听不清俩人在说些什么。

高俅是第一个发现门外来人的,罗炜只得佯装敲门。从门打开后,到三人进门,陌生男子,哦不,是襄阳王赵珏都没有起身打招呼,相当的目中无人。

其余人多少都相互见了礼之后,宋徽宗说:“我就知道你会找过来,都到了这个份上,你们听听也无妨,兴许还能帮着出出主意。”

老赵家的皇帝跟老刘家的皇帝有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特别的要脸,说的不好听一点,一旦摊上大事儿,老刘家就能让你体验体验什么叫真小人,而老赵家则会给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伪君子。没想到这回竟然这么光棍,反弄得罗炜有些不好意思了。

宋徽宗继续道:“关于你们这边所说的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以及后续太祖派人出海拜望岐王赵光赞,并求得九眼镇龙印试图悔盟这件事,高先生应该都告诉你了吧!”

后来的三个,除了罗炜听说过,另外两个可完全不知,于是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向知情人。罗炜也不理他们,宋徽宗这么说,显然没有亲自掀祖宗老底的意思,但这年头最好也是最不好的就是信息的大爆炸,除了绝对的秘密之外,就没有通过搜索引擎查不出来的东西,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环境的汉灵帝自然第一时间Get到了,飞速掏出手机开始查询。李鬼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相对薄弱,却不妨碍他贴着前辈蹭知识。

罗炜也不理会他俩,示意宋徽宗可以继续了,他则在高俅讲的那些的基础上将整段恩怨进行了梳理。斧声烛影自然是不能认的,哪怕说的模棱两可,罗炜也没有追究的意思,毕竟太宗赵光义还是人家祖宗不是。事情就要从太祖赵匡胤反悔金匮之盟,开始盘算如何破盟开始说起。当时立盟,杜太后是为了国家的安稳考虑,但亲身从动荡中走过来的她深知利益之下六亲不认的道理,就防着自己过世后,无人能压制赵匡胤,于是让赵普请了一名叫苏问的高人主持了四方血誓,也就是取了杜太后、赵匡胤和赵光义一人一滴心头血作法,针对金匮之盟这件事进行了歃血为盟。

这件事办成,杜太后是安心的去了,但赵匡胤当时答应这件事一大半原因也是老娘快死了,满足她一个临终的愿望,没想到自己后来愣是被架着完成了血誓。太祖同志越想越不得劲,开始琢磨绕过太宗同志直接废掉盟约,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当时他还有点对高人苏问不以为意的,尽管赵普找人来的时候提到过,这人是什么王抟(tuán)的徒弟。

谁知太祖让人从金匮里头把那张绢帛取出来之后,弄到偏僻处处理掉,亲信连翻对其出手,先用水泡,字都不褪色,扔进火力烧,根本着不了,最后用刀子切割,一刀下去跟没裁过一样。更吓人的是,亲信在操作过程中,太祖自己连翻的体验了浑身被淋透、被焚烧和被千刀万剐的感觉,这才赶忙收了手,并且有了畏惧之心。更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亲信把绢帛放回金匮的时候,发现东西正好好的躺在里头,而手上居然一直都空空如也。

可消停了一段时间,要把自己的江山拱手让给弟弟的不甘又冒了上来,于是他私下召见了赵普,让他把那个苏问找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破解的法子。问题是苏问当初只是游历至此,而且也是因为师傅王抟跟赵普的祖上有些交情,才顺道来替师拜访一下故人之后,眼下人都走了快两年了,要上哪里找人去。

太祖同志自然不可能就此罢休,于是派出亲信满世界的寻访得道高人,当然,结果十有八·九就是虚名声忽悠人的,只有极个别的是真的有出处的,其中有一个自称儒修中的学生,他说这个四方血誓其实是个阵法,看似只有三方的心头血,实际上的第四方正是皇城之中的真龙之气。他并没有破阵的能力,但知道有两种破阵的法子。

第一便是布阵之人必有破阵之能,把苏问找回来,再集齐当初那三方的心头血,便可以从阵眼出来直接破除,这是治本的方法。第二便是找个能得到真龙之气认同的人,按照你的要求制作阵上阵,这个方法只能治标,且不是短期之内能看出效果的。

太祖同志自然是想治本的,但一方面找不到苏问,另一方面自家老妈都埋了好几年了,别说心头血早没了,即便有,难不成还能把人从坟里头挖出来吗?治不了本的话,那就治个标吧,慢就慢点。但看意思,还得找个本家人去学这方面的本事,也不知道他死之前能不能学以致用。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身旁的大太监王继恩提起了一件事,就是早年被高人带走,出海修炼的赵家老五赵匡赞,早年太祖即将成事的时候,赵匡赞还回来过一次,给了他一见信物,并且自请随其他兄弟一起,把名字改成了赵光赞。

太祖同志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花了三天三夜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件,派出最忠心最得利的心腹,带上信物远赴海外去寻找赵光赞。

之后的事情,稍早的时候高俅就已经说过了,大约都是命,茫茫大海,等心腹把东西带回来的时候,太祖同志已经成了“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太宗同志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登基坐朝了。

至于这哥俩之间所谓的斧声烛影到底是怎么回事,宋徽宗肯定是不会说的。不过无论是太祖整天望眼欲穿,实在熬不住自己憋屈的挂了,还是太宗得知了太祖派了心腹,且能治他的人已经有了眉目,迫不及待的先下手为强,反正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再后来,也如高俅所说,差点继位的赵德昭自然是被盯得死死的,赵德芳那边虽然也有眼线,到底还能寻到空子,之后便是心腹将赵光赞搞出来的九眼镇龙印交给了赵德芳交差。

虽然赵光赞早早以夭折的名义离家修行,但儿时的记忆却是牢牢记住的,尤其是太祖对他的无微不至和太宗对他的各种欺负,无论是私心里,还是维护正统方面,他当然是帮着太祖的。只可惜,即便太祖成为了真龙天子,他身上也多少带了点龙气,终究还是因为离家太早,没有沾上多少,加上修炼日浅,修为也不会太高,哪怕再精通阵道之术,也只能勉强做出九眼镇龙印这个阵上阵的阵眼。

赵光赞虽然不认同太宗的上位,终究也是血脉亲人,他选择九眼镇龙印这个相对徐徐图之的方式,而没有更加激进,本意也有保全太宗这一支的打算,九眼镇龙印本身是破不了有四方血誓加持的金匮之盟的,却能借住四方血誓之力,逐渐吸纳消耗太宗这一支的真龙之气反哺给太祖这一支,至多九代,江山必然会平稳的被太宗的后人双手奉还给太祖的后人。

以上这些就已经够玄幻够狗血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后就要涉及到正史中只能靠猜,但三侠五义和水浒两个小世界里头都针对这个后续进行了适当改编的部分。

在宋徽宗赵佶的记忆中,太宗赵光义有一个一直都比较宠爱的妃子,到底有多美反正他也没见过,只听说了这个妃子是个标准的冷美人,而且越是对太宗同志爱答不理,人家还越是上赶着,就跟舔狗贱骨头似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冷美人受尽宠爱也没生养过,到后来,太宗都死了心了,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把老八赵元俨过继到她名下。结果,呱唧一声,冷美人怀孕了,十月怀胎还生了个健康的儿子,太宗很高兴,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赵元亿。

正史中这个老九赵元亿记录的是早亡,生卒年不详,生母不详,连这个名字都是死后赐的。可在宋徽宗口中,他其实是冷美人与赵德芳的奸生子,只是太宗同志被高兴冲昏了头脑,一直没怀疑过。直到俩人的私情被宫女告发,太宗同志偷偷派人鸩杀了赵德芳,冷美人才疯了似的把这件事给爆了出来,就是要当众给太宗难堪。同时还把九眼镇龙印的事情说了出来,声称说赵光义这一支快完蛋了,不会有好下场的,还说她和赵德芳的儿子会带着九眼镇龙印加速赵光义这一支的灭亡。

太宗同志大惊失色,派人去缉拿,5岁的赵元亿早已不知所踪,哪怕后来满世界的搜捕,依旧杳无音信。实在没招了,他才想起了既然赵匡胤当年能找赵光赞,他也可以,威逼利诱之下找到了当年那位亲信的后人,一船人出海寻访,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就这么接连派出好几批人,均是一去不复返的结果。即便手上有了九眼镇龙印的样图,找来的厉害高人虽然能说出些这个阵眼的子丑寅卯,可没有实物在手,仍旧是无能为力。

这些是宋徽宗删删减减的爆料,哪怕有说不通的地方,恐怕也是为了把老祖宗摘出去的原因。不过连被戴绿帽子的事情都爆出来了,大体也该没什么更令人诟病的事情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29565/839997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