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 第186章 第0186章未雨绸缪

第186章 第0186章未雨绸缪


很显然,温妍到大队后,双抢结束了,只参加几次云田的农活,也就是水稻田的杂草除掉,还有几次去挖地瓜,她算半劳力,也就做一些轻松的农活,至于上山砍伐木头的工作,他就没有参加,就赵卫东去了干活了。

        那是到山上砍杉木。

        都是一些强劳力去,赵卫东自然也原意参加。

        前世认为砍木头是很轻松的事,生产队排工时,赵卫东就主动报名了,谁知到山上后,自己当时也才十六岁,虽然经过双抢的磨练。

        挑稻谷已经能够跟壮劳力一样多了。

        认为自己已经跟他们一样了,因此到山上砍木头时,就选了一棵自己差不多可以扛得动杉木,前面队长就特意交待他,因为他是第一次来砍木头没有经验,因为刚砍下的木头,含水分很高,特别沉重,搬到肩膀上,就需要别人帮忙才行。

        因此在路途上休息的时候,不能放到地上。

        放到地上后一个人就拿不起来。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准备一个杈子,在要休息的时候,将尾部放到地上,再用木杈把杉木支起来,休息好以后,就自己的肩膀顶上去。

        再把杈子取出来。

        另外木杈还有辅助的作用,因为又重又长的杉木换肩不容易,为了减轻负重肩膀的负担,就可以用木杈去把杉木翘起来,让另外一个肩膀也负担一定的重量,当然如果想要另外一个肩膀多负担一点,拿木杈的手就多使点劲,分担出去的重量就会多一点。

        这样就可以走更长的路再休息。

        因为当天都必须赶回去的,如果休息过多,时间就会太迟了。

        而且还是要轮起来扛,第一个人走得很快,已经休息了一会儿了,等到第二个人到了,他就扛起第二个人的木头,继续开始往前走。

        第二个人就休息,等到第三个人到的时候。

        他也休息得差不多了,马上就接过第三个人的木头走了,就这样往下轮,当时赵卫东因为木头都快三百斤,虽然也能扛,可是越走越慢,就掉到最后去了,而且落后很多,还好倒数第二的社员,看到自己扛不动。

        就往回走了很多路,把他肩上的木头接去了。

        赵卫东就空手走在社员身后,到第一个社员放下的木头前,把木头扛起来往前走,没想到其他人的木头比自己的更重。

        他扛得更是艰难了,只能一路休息。

        还好最后一个社员都走很多路来接他,他才十分艰难的度过,非常艰难的一天,第二天赵卫东吓得不敢参加砍木头了,后面他才想明白,挑稻谷是因为箩筐的大小是固定的。

        装湿稻谷最多只能装180斤左右。

        赵卫东以为自己挑稻谷,能跟社员挑得一样多,那就跟社员一样,他们能做的农活,自己都能做了。

        实际上自己的差距还不小。

        当然前世的年龄是小一点,力气也不够大。

        这一世又同样遇到砍伐木头的农活,赵卫东就心里有底了,他知道自己在大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以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了,他想多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也就主动参加了。

        只是没有想到,虽然自己很有力气。

        可是走山路还是没有社员厉害,他们走田梗走山路走多了,再加上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为了减少体力的消耗,他们养成了快的习惯。

        因为山路很小,可田梗更小。

        赵卫东还是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还是最后一个。

        只是没有前世那么的艰难,干了一天就怕了,就不敢参加了,这一世可是连续参加了好几天,到后面也能跟上节奏了,关键是这一世的身体素质太好了,能够很快适应,什么也难不倒。

        因为赵卫东也算是,十分了解农村了。

        他也是替温妍考虑,如果一天走30多公里的路,而且还是走山路,要翻山越岭,她现在体力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脚底就有可能,磨出一脚的水泡来了。

        上次去洞穴探险,虽然也走了不少的路,其实估计不会超过十公里,而且回来时,还是自己背她的,可是这次去公社,却是要走个来回,还是等下个回去再去领好了。

        这一天的晚上,赵卫东坐在桌子前思考着。

        自己国外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在的通讯情况太落后了,自从回到国内后,就再也没有接收到,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

        还好自己的企业已经引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也都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体系,再加上在笪铃君在总管企业事务,企业良性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赵卫东打开房门,只见温妍俏生生的站在门前,刚一打开房门,她就扑了上来,紧紧拥抱着赵卫东,一只脚轻轻一钩,房间的门就关上了。

        赵卫东一边亲吻着她的香唇。

        一只手就不自觉的就攀上她胸前秀丽的山峰,不住的柔捏着,软软的手感特别的好,浑身发软的温妍红着脸推开了赵卫东。

        她有些好奇的问道:

        “卫东,你吃完饭躲在房间干嘛,不出去散散步吗?”

        “温妍,我是在房间里面考虑你的未来前途,你相信吗?”赵卫东开玩笑着的说。

        “哼,你乱讲,我的未来你能考虑什么?”

        温妍不满的反问道,她觉得赵卫东年纪比自己都小,他自己的未来都掌握不了,因为她听到其他同学说,赵卫东的年纪是全班最小的,比自己还小一岁,他竟然就敢说,帮自己考虑未来。

        这不是跟自己开玩笑还是什么,难怪她会不满。

        赵卫东知道自己这么说,她肯定不相信,确实在他们这个年纪,自己都还没有长大,没有安排自己的经验,也没有安排自己的能力。

        接受再教育都是祖国的需要、组织的安排。

        而且只是中学毕业生,思想还很不成熟。

        在他们的意识里,主要是听家长的安排,他们对社会了解得都很少,这也是正常的,但这对于带着前世记忆的赵卫东来说。

        这是没有丝毫的问题,于是他问道:

        “温妍,你现在来下乡插队,将来想干什么?”

        “将来还能干什么,以后有机会招工到工厂去工人,当然理想一点就是去商业、供销去当营业员,最理想的就是到机关当干部。”

        温妍十分憧憬的说道。

        “如果你想进机关当干部,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大学,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包分配,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

        赵卫东引导的说道。

        “要上大学,我估计是很难的,现在都是推荐上大学,如果我们大队有名额,我们两个人也只能去一个,你这么优秀,有名额也是你去,而且全县这么多的大队,要多少年才能轮到一个推荐名额,能有招工回城的机会就谢天谢地了。”

        温妍特别无奈的说道。

        “温妍,如果有让你上大学的机会,你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吗?”赵卫东乘势反问道。

        “如果有机会让我上大学,我当然会尽一切力量去争取的。”

        温妍坚定的说道。

        “如果有机会让你考试上大学,你能保证自己会考得上吗?”赵卫东再次反问道。“我怕的是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温妍自信的说道。

        “我可以保证你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但你能给我保证一定考上吗?”

        赵卫东再进一步反问道。

        “你如果可以保证,我也能保证!”温妍坚决的说道。“温妍,我可以告诉你,我从报纸中看到上级的精神,今年年内估计会恢复高考,虽然还没有正式文件下来,我估计很快就会有上级文件下来,我们是应届毕业生,我们一定可以参加高考的。”

        赵卫东严肃的说道。

        “你说的是真的吗?”温妍疑惑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只是现在上级的文件没有下来,这个事不能随便外传,这个事你自己知道就行,如果你想上大学,从今天开始,你就要开始复习功课,你是打算考文科还是理科,现在就要确定下来。”赵卫东认真的说道。

        “我还是考文科吧,我对文科比较感兴趣。”温妍高兴的回答道。

        “行,你从今天就开始复习文科内容,有些专业英语也要考的,你不要忽略了。”赵卫东提醒道。

        温妍底气不足的说道:

        “英语没问题,我本来就很喜欢英语的,我主要是数学差一点,你能帮我补一补吗?”。赵卫东说道:“行,数学我帮你补,其他的课程你要抓紧时间复习,越早开始越好。”

        赵卫东想了一下又问道:“你下来有带书下来吗?”。

        温妍实话实说:

        “没有,都下乡当农民了,谁还会带课本下来,而且现在都在讲推荐上大学,谁还会去复习什么功课,你如果不提出将来我们能参加高考。”

        “我肯定不会再拿起课本去复习了。”

        “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确定要参加高考,那就必须复习好。”

        赵卫东很清楚,由于十多年来都是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的当年没有高考大纲,也没有高考复习资料,所有的考生复习不到位,最后高考的成绩也非常差,七七年全国共有570万考生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率47。

        当时高考科目有数学,语文,政治,理化或史地。

        满分为400分,可录取成绩总分为:158分,其中有一个省七七年的,高考分数统计结果是:全省参考考生443965人。

        其中:平均90分以上的2人,平均80-89分的127人,平均70-79分的2171人,平均60-69分的6459人,平均50-59分的15077人,平均40-49分的21292人,平均30-39分的65033人,平均20-29分的117783人,平均10-19分的159282人,平均1-9分的56528人,0分的211人。

        其中平均60分以上的9065人仅占2%,而平均9分以下的56739人,竟然占总数的12%,可见当时考生的文化水平之低。


  https://www.biqivge.com/book/26084403/243847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