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开国女帝不在,背锅去了。 > 第88章 朝堂辩论

第88章 朝堂辩论


元熙六年,烨朝的京城中极为的不平静,自御史令周宣于朝堂上提出变革,女帝欣然应允后,还没等朝臣们反应过来,第二日便见女帝身边的中书舍人韩明辉当堂献上弘文馆修书之中新编撰修改成书的《新律》。

        大殿之上,女帝领文武百官传阅相看,匆匆翻阅之后,众大臣们便发现那重新编修的《新律》主要是在刑名,农事,钱谷,户律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的变动。

        还未朝堂众论,便听闻女帝下诏,令户部连日印刷成书,等第二日,便令朝中文武百每人格领一本,令三日之后上书奏请意见,早朝之上一并讨论。

        等三日之后,见那周宣,白晟均为首的翰林文士整理了《新律》之中重要内容,上书十条呈阅帝座。对着新律中的修改的刑名,农事,钱谷,户律逐个提出了不少措施。

        刑名方面主要针对近些年来日渐严苛的刑法,删除“十恶”之名,仍保留其中的八条内容,并减轻对某些犯罪的处刑。

        尽管针对官员贪渎之事,在“议、减、赎、当”制度,对有罪的贵族、官僚进行了一系列地加重了刑典,但整体之上秉承“轻重有序,简明宽平”的原则来进行刑律的修改。

        农事方面则是针对目前世家大族侵占土地严重,相关的田律中提出重新统计大烨的田地多少,在根据田地的产量重新划定等级,相应的户律也提出了采取“大索阅貌”“输籍定样”的政策重新裁定人口和赋税。

        自烨朝建立以来,已经将近三百余年,以前制定的赋税均田之法对着如今的现状已经是废弛许久。田地的所属情况,产量如何,按何种等级纳税,实际纳税的田地又有多少,这些问题无疑不影响着国家朝政的税收。

        加之近年来各地税收总额实际已经不足以支持国家财政支出,在国国库日减亏空的情况,可以说赋税之法成为新政改革的重中之重。

        周宣与白晟均所上疏的折子自然针对提出的是这一块的解决方法,正是这些年来,世家大族侵占土地,私蓄奴婢越发严重,大大减少了可缴纳凉粮税的人丁,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上书之中提出对各地土地重新丈量,重新划定田地等级,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各地官员,一律免除之前赋税征收的减免政策。

        这样的方法自然极大的损害了这些世家大族,官僚阶层的利益,那奏折上的内容还未等帝座上的秦昭念完。便见满朝哗然,朝堂上的百官一个个便站出来高声反对。

        秦昭知道这事并非一蹴而成,便也没有生气,将手中的折子放上,看着底下的官员严肃道:“那其他爱卿可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估计是没有料到秦昭这般问,那些吵闹的官员停顿了片刻,见其中一位官员道:“并非臣下谄媚,如今陛下文治武略,仁爱圣明,朝堂之中吏治清明,天下更是海晏河清,我朝每年的粮税,商税,盐税等收入怎么会如周中书,白大人那般危言耸听,更何况重新根据样貌,户籍核定人口,各地重新丈量土地,工程繁琐浩大,所费财力与人力更是巨大。这若是执行之中,难免举措失误,一个不慎就激起民愤,倒时天怒人怨,社稷动荡,恐我大烨难安啊!臣不知道周宣,白晟均二人安的是何心,还请陛下明察。”

        动摇社稷,祸乱朝堂,无疑是杀头的大罪,这一番言语说出,不可谓不诛心。

        却见那周宣毫无惧色地站出来,面色不变对着那位大人道:“照着钱大人所说,这每年税收的银子倒是多得很,我周某所言不过是居心不良?”

        “正是。你安得何心自然只有你自己知道。”那对面的钱大人抬着头,神情极为轻蔑,鼻孔对着周宣,甚至不屑到拿正眼看他一下。

        见周宣情绪平静,声音洪亮:“那好,既然钱大人如此笃定,我倒想要问钱大人一问,我大烨每年的税收是为多少,每年的朝廷支出又为多少?”

        “这?”没有料到周宣这般问道,钱大人顿住,脸上迟疑了片刻:“钱谷之事属户部掌管,并非本官之职。”

        “既然,那就劳烦陆大人出来给我们讲一讲。”周宣看向领户部尚书的陆敬,执笏向陆尚书行礼。

        见陆敬出列,思索片刻道:“臣五年来领户部仓部郎中职位,掌天下军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虽不敢说一清二楚,但也八九不离十。我烨朝每年税收上来的粟米1000万石,绢400万匹,布780万端。而每年用于皇室用度,官员俸禄,军需粮草,以及各地农业水利,学校教化等,林林总总算来也需900多石粟米,这还未曾算上宫殿修缮,凶年赈灾等备用之需。”

        等陆敬零零总总,一列列账目详细算下来之后,朝堂上的诸位大人都是傻了眼,原本以为户部爱哭穷是他们一惯的传统,哪曾想到如今户部是真的穷。

        此时听着周宣到:“钱大人还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

        对质的钱大人一脸通红,嘴唇张了几次,讷讷言语不出来。

        在这十分窘迫之下,听着坐上的秦昭开口道:“朝堂上的许多爱卿也并非户部任职官员,不了解户部钱谷状况,也是情有可原,在前几日听闻户部的状况。朕也是大吃一惊,只是如今已成现状,众爱卿还是集思广益,先想出办法来吧。”

        这时见另一位朝臣出列道:“赋税的问题,臣赞同钱大人的观点,如此大动干戈,与朝政不妥。我大烨自武立国,如今好不容易四海安宁,更何况赋税之法立国之时由太/祖,韩相所定,我等才能自然不及先人,祖宗之法不宜变之。”

        一通话说下来就是反对改革,真要问解决的办法又拿不出来。虽然之前早已料到这种情况,但面对这些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说理派,听着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还未等周宣说话,变听着上座的秦昭道:“并非是朕愿意变法,而是如今我朝财政问题迫在眉睫,朕虽不敢自此先祖,但也不能对着弊端置之不理,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当时太/祖的情况与今日大不相同,若为了尊循祖宗之法枉顾我大烨当今朝局,从而丢了祖宗基业,恐怕太/祖更会乐意支持朕变法图强吧,爱卿认为呢?”


  https://www.biqivge.com/book/15970340/264106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