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开国女帝不在,背锅去了。 > 第97章 封王作乱

第97章 封王作乱


不知何日起,烨朝京都,私底下悄悄地流传着:新政之后,女帝要削藩的小道消息。毕竟若说谁占着偌大的田地、丁口,不需要给国家交税,无疑就是各地的封王。

        更何况女帝自登帝以来,就明显的表现出对皇族宗世的不喜。先是把与她同辈,争夺过皇位的皇子屠戮殆尽。后因各种原因,将与她毫无权利争夺干系的大长公主、安乐候处死。

        又借着流民一事,消减掉福王的封邑。京城仅剩的也不过是一个残了腿的睿亲王。

        桩桩件件证明女帝对皇族宗世下手之狠厉,如今的新政又直指田地、丁口。对付封王,这是多好的机会啊,细思极恐啊!

        就是这样的毫无根据的谬论竟然越演越烈,短短数日,以至甚嚣尘上。就连朝堂上的大臣,出列询问、劝阻的事情时有发生,各封地反对、抗议的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来。

        还未等的秦昭的安抚回信送回封地,便已见各封地的暴动传来,接连着附近的劝农史被打伤。重新入户安排的农田被霸占,种下的良田青苗也被踩踏拔掉的。种种的乱象纷纭而至。

        朝堂上原本销声匿迹的反对声音都重新响了起来,一半的官员跪呼于殿上,涕泗横流的恳请罢黜《新律》。天子龙颜震怒,案桌上奏折一连砸了许多大臣。

        正在女帝与朝臣焦灼之际,更坏的消息传来:以胶东王,吴王为首的封王打着‘’诛周宣,清君侧‘’的旗号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他们正在封地边境整军待发。扬言不杀掉“周宣、陆敬”等人,不废除新政,就绝不止兵。

        此时烨朝的朝堂,已经是乱成一锅粥。据前线最新的战报,胶东王,吴王已起兵向西而来,最近的城池官员虽组织兵民抵抗,但叛军势如破竹,恐怕不日被便会被攻占下来。请求增援的信件连连发来,可见前方的战局之危机。

        反对的的官员争吵不休,将封王的兵祸之乱归咎于新政,不少臣子力主废掉新政。乱哄哄一片,不知是谁忽然提议,要杀掉下周宣,陆敬等人。

        帝座上原本脸色平静,冷眼看着底下官员争吵的女帝此刻已经变了神色,一双眼睛像刀尖一样,目光凌厉地扫视着众人:“刚才的提议是哪位爱卿?”

        朝堂上顷刻安静了下来,沉寂了片刻,见一位官员出列,哆哆嗦嗦最终还是直言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平息战乱,封王借着“诛周宣、陆敬,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臣虽不忍,但杀掉周大人,陆大人,不管是平息封王的怒火,还是打掉他们的起兵的名义,都是最为直接的办法,还请陛下三思。”

        说完便连叩三个响头,匍匐于地上不敢多言。

        见坐上的女帝脸色更加阴沉,眼神死死地盯着那个出列的官员,目光冷得让人心寒。原本还有些异动的反对官员犹豫再三,还是没敢附和。

        许久听着坐上的女帝开口:“支持新政的是朕,若是杀了周宣,陆敬等人,这些封王仍不止兵,是不是还要杀了朕给他们平息怒火。”

        严厉的声音中压不住的怒意,此话一出,所有的官员便知道坏了,此时跪地的官员已是连连哭求饶命。

        女帝已经收回来目光,再睁开的眼中杀气凌云:“因莫须之事,胶东王,吴王便趁机作乱,犹见其狼子野心。战乱危机之时,不思退敌之策,反出此毒计,离间君臣之心。还未出兵,便欲意动摇军心,此子,当诛。”

        “来人,拖出去。”当羽林卫将此人拖走后,大殿上因着垂死挣扎托留下一丝血迹,此时再无人敢出来多言。

        只听着上座的女帝威严厚重的声音响彻殿内:“传朕令,令各州驻兵就近增援,全力阻击叛军。龙骧军各分十万,向东南迎战,后日启程。”

        “退朝。”

        “是陛下。”大殿上的官员齐声应和道。

        下朝之后,众官员表面上仍像往常一样,去往六部的署衙,但回想其大殿上血腥的一幕,心底里各自有了思量。

        京城的一处府邸,听着随从带来的朝堂上的消息,上坐着的人也只是挥了挥手:“让人照顾好他的家人。”便没再多说。

        当天,龙骧军大将军,户部,兵部尚书,便被急召入宫,商量此次发兵的粮草辎重,派兵作战计划等问题。

        第三日的时候,朝堂上正式发出檄文,声讨诸王叛乱,二十万龙骧军浩浩荡荡从京都起程出发。

        接连数日朝堂的官员都是人心惶惶,由于路程遥远,龙骧军还未赶到前线,几日来不时传来前方城池失守的消息,这种未知的惶恐已让久居安逸的朝官寝食难安。

        重压之下,各种心思又死灰复燃,朝堂上反对新政的呼声又渐渐升起,原本的中立派看着形势不妙,也渐渐的倒戈向反对派,那些原本依附新政,想要投机媚上的官员也不再出言。

        坚持新政的官员压力越来越大,如若朝廷的战局不利,重压之下,如果女帝坚持不住,他们的下场如何惨烈,不言而喻。

        京城周宣府上,原本的轻声笑语已经不见,仅剩下了一片压抑沉闷,丫鬟们仆人们莫不是绷着脸色,放轻了手脚不敢多说一句话。

        周府东院处,梳着妇人发髻的年轻女子满目愁容的坐着窗边,见她时不时望向院外,心里的担忧和焦急溢于言表。

        时间仿佛过得格外的慢,等了许久也不见来人,见她怔怔地开口:“夫君这个时辰是不是该回来了,今天怎么没见人,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一旁的丫鬟连忙出声安抚道:“没事的,少夫人别急,说不定少爷一会就回来了,要不就是被陛下诏去议事晚了些回来,之前也有好几次是这样的,肯定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听着安慰,女子却是没有放心中的下担忧,她想到这些时日府上的沉闷,想到每天晚上回来满目倦色,精疲力尽的夫君,想到这两天夜里,身边的人怕吵醒她,小心翼翼地辗转反侧,不由地长叹了一声。

        “这些日子,我这心里实在是放心不下。祖父,公公、婆婆都是一脸愁容。这朝堂上又是这个样子,可是夫君做的事情,我又不能劝他,每天早上看着他走了,我这一天都是提心吊胆,深怕他,深怕他……”深怕他晚上没回来。后面的话已经是说不下去了。见她低着头,好一会才平复哽咽的声音。

        可是婢女却听得出她的意思。这些日子,外面私底下流传的消息,她听的比少夫人还多,那些令人心惊胆战的话,她一句都没敢提,更严令院子里的人不准多言。

        她虽然不懂京城里说的那些事情的关系,但这几日来府上的异常却是令人不安起来。她压下心底的惶然,继续柔声安慰:“不会的,不会有事的,奴婢虽然不懂,但知道咱们的陛下是个好皇帝,陛下那么看重少爷,不会让少爷出事的。”

        听了她的话,女子却是没有回答,脸上沉默所思了好一会才道:“但愿如此吧。”

        “少爷回来了。”外面的小厮一声响亮的传话,打破了屋内的沉寂。女子连忙起身,领着丫鬟往外走。

        见周宣面带倦色的进来,周宣的夫人也没有多问,上前替他脱了外袍挂好,便连忙去给他倒了水,见他一连喝了好几杯,让他歇息一会。便叫丫鬟去看看晚饭准备的怎么样了。

        等内室只剩了他二人,这才开口问道:“夫君你还好吧?”那轻柔的声音,仿佛清风抚在了周宣疲惫的心头上,让他暂时忘了这几日的劳累。

        周宣低下头,对上妻子盈盈的目光,眼里满是对自己的的关心牵挂。看着妻子因挂心他,日渐消瘦脸庞,心里一片酸疼。

        他回想起这几日朝堂上敌党的指责仇恨,想到了陛下的焦灼暴躁,想着自己好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心里不由得一酸,掩下心中的难过,轻声道:“没事的,很快就会过去了,别担心。”

        女子点了点头,夫妻二人没有再多说什么,静静地握着彼此的手,给予对方无声的安慰和支持。

        用过饭之后,夫妻二人说了好一会话,周宣看着妻子好不容易轻快了几分的面容,他张了张嘴,艰难地开口道:“我和陛下今晚还有事商议,你早些睡,不用等我。”他低着头,不敢去看女子的表情。

        沉静了好一会,见他的夫人默默地从架子上拿下朝服,细细地帮他穿好,整理了好一会,才轻轻开口道:“夫君,路上保重。”说完女子便上前紧紧地抱住周宣,很久才不舍地放开。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妻子,仿佛在这一刻,想要将永远将她记在心里。

        待院子里再也看不见了人影,一旁的婢女看着少夫人怔怔地看着外面许久,大颗大颗的眼泪涌出,无声地划过面庞,那样的寂静!那样的悲伤!

        我知道你将要做的,

        也知道我无法阻拦,

        我唯一能做的,

        是将悲伤藏好,

        不让你知晓。

        这样你便少了份牵挂,少了一份伤心。


  https://www.biqivge.com/book/15970340/264105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